点击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参苓白术散加减运用医案4则
    封春杰
    2016, 48(12):188-189.
    [摘要](7637) [HTML](0) [PDF 100.50 K](2482)
    摘要:
    <正>参苓白术散是中医经典配方,药物组成相对简单,由茯苓、人参、白术、白扁豆、陈皮、甘草、山药、砂仁、薏苡仁、桔梗、莲子等几味药物组成,功效以健脾益气为主,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采用该方加减治疗相关疾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总结如下。1放射性肠炎王某,56岁,女,2014年5月10日初诊。患者因子宫肿瘤而予手术治疗,术后予以化疗及放射治疗,放疗后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大便每天5~6次,进餐后即出现腹泻,均为稀水样大便,腹痛症状不明显,逐渐消瘦。就诊时见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四诊见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考虑存在脾虚
    2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医案4则
    李阳光 陶双友
    2018, 50(3):196-198.
    [摘要](6333) [HTML](0) [PDF 603.49 K](1803)
    摘要: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炙甘草共八味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等功效,主治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气虚发热、气虚下陷诸证,是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3  三仁汤临床应用医案4则
    戴丽莉
    2017, 49(6):191-192.
    [摘要](5830) [HTML](0) [PDF 115.78 K](4594)
    摘要:
    <正>三仁汤出自于清·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治疗湿温病的代表方剂之一。本方由苦苦杏仁、通草、厚朴、薏苡仁、竹叶、滑石、白豆蔻、半夏8味药物组成,用于治疗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1]。本方功能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主治症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等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证者。湿为阴邪,其来以渐,留恋难散,故汗解不能,攻下无济。治疗既不可辛散燥夺,又不可苦寒直折。临床实践表明,本方不仅治
    4  理痰汤临床应用医案4则
    冯睿
    2017, 49(6):201-202.
    [摘要](4926) [HTML](0) [PDF 101.06 K](4404)
    摘要:
    <正>理痰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治痰的重要方剂。原方:生芡实(一两),清半夏(四钱),黑芝麻(三钱,炒捣),柏子仁(二钱,炒捣),生杭芍(二钱),陈皮(二钱),茯苓片(二钱)。本方构思巧妙,疗效奇佳。笔者用以治疗多种杂病,常收良效。现选几例病案报道如下。1亚急性甲状腺炎赵某,女,39岁,2015年3月2日初诊。患者于10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咽痛症状,经治后好转。1周前出现颈部
    5  浅析以李东垣之阴火论治疗耳鸣
    李松键 林泽鑫 谭梦佳 王涂路 廖月红
    2016, 48(7):1-2.
    [摘要](4903) [HTML](0) [PDF 85.22 K](2289)
    摘要:
    立足于《脾胃论》以及《内外伤辨惑论》原文,分别从阴火的由来、范畴,病因病机,症状以及治疗方面对阴火论进行阐释。通过研读李东垣原文,认为阴火的病机主要为脾胃气虚、气机升降失常。治疗方法包括甘温补中、升阳散火、甘寒泻火、饮食及情志调节等。
    6  周福生教授治疗胃痞病医案3则
    郑欢 黄绍刚 周福生
    2017, 49(2):187-188.
    [摘要](4545) [HTML](0) [PDF 90.60 K](1866)
    摘要:
    <正>周福生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医师,博士后合作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与学位工作指导老师,行医四十载。笔者有幸跟诊周教授,获益颇多,现取其治疗胃痞病的医案3则,以飨同道。1胃痞病-脾胃虚寒证方某,女,49岁,2014年9月1日初诊。主诉:上腹部胀痛不适1月余。现上腹部胀痛,进食后加重,嗳气无反酸,
    7  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胃痞症医案4则
    吴齐 段永强 成映霞 杨晓轶 李兰珍
    2018, 50(7):234-235.
    [摘要](4485) [HTML](0) [PDF 455.60 K](1603)
    摘要:
    正文:胃痞症在现代医学中属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主要以消化不良伴餐后饱胀不适、恶心、嗳气、早饱、体重下降症状为诊断依据 [1] 。中医学则主要以胃脘部痞满不舒、望之无胀满、触之无形、触之无痛感为诊断依据,临床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辨证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脾胃者,中焦气机升降出入之桥梁枢纽也,生气化血之源泉,人之一身若胃不和则卧不能安,脾胃内伤则百病由生。胃痞症的形成,以脾胃虚弱为本,以气滞、血瘀、痰湿为标。其病位在脾胃,与肝肾等脏腑密切相关,由于胃痞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分清标本虚实、寒热错杂之别,遵循“脾以升为健,胃以通为补”,“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辨证论治,灵活变通。
    8  姜莉云运用潜阳封髓丹医案4则
    董月秋 郑玉 姜莉云
    2016, 48(9):192-193.
    [摘要](4088) [HTML](0) [PDF 108.55 K](2833)
    摘要:
    <正>潜阳封髓丹为温肾潜阳、纳气归肾之方,是由潜阳丹和封髓丹二方合成,潜阳丹出自火神派鼻祖郑钦安的《医理真传》,方由附子、砂仁、龟板、甘草4味药组成;封髓丹最早见于元代许国祯的《御院药方》,方由黄柏、砂仁、甘草3味药物组成。郑钦安治疗虚阳浮越之证时常将上述两方合用,疗效显著,后世火神派传人将其发扬光大,吴佩衡先生将两方合称为“潜阳封髓丹”。姜莉云主任现任昆明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 更多还原
    9  附子理中丸医案2则
    陈光熙 李林鹏 蔡俊笙 刘幸明 程志安
    2018, 50(10):241-242.
    [摘要](4052) [HTML](0) [PDF 449.65 K](1438)
    摘要:
    简版:正文:附子理中丸是在《伤寒论》理中丸的基础上加附子演变而成,最早见于宋代《阎氏小儿方论》,并记载于同时期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附子炮去皮,干姜炮,人参去芦,甘草炙,白术各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作十九。每服一丸,水一盏,化开,煎至七分,稍热服之,空心食前,”。功效:温阳祛寒,益气健脾。
    10  经方治疗尿路感染医案3则
    许陵冬
    2016, 48(11):170-171.
    [摘要](3628) [HTML](0) [PDF 84.48 K](1993)
    摘要:
    <正>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文献报道大于65岁女性的尿路感染患病率为15%~20%,男性50岁以前尿路感染很少发生,而65~70岁患病率为3%~4%,70岁以后则可达20%以上[1~2]。中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有其特殊性,尿路感染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已成为临床常见病。门诊经常碰到一些老年患者,反复发作尿路感染,以小便频、急、涩痛为主要表现,目前西医治疗尿路感染,主要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予以抗生素治疗,但抗生素的肾脏毒性不可忽视,且长期使用易导致耐药性的产生。经方乃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之方,其用药精炼,配伍严谨,药量灵活,疗效神奇,经久不衰,令世人慨叹。笔者临床应用经方治疗中老年尿路感染,不仅能较快 更多还原
    11  葛琳仪运用柴胡疏肝散医案4则
    宁蕾蕾 魏佳平 秦铮然 倪海祥
    2018, 50(2):180-182.
    [摘要](3488) [HTML](0) [PDF 670.02 K](1853)
    摘要:
    葛琳仪主任中医师1962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临证55载,广探经义之渊源,曾出任浙江中医学院院长、浙江省中医院院长,为第二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对多系统疾病诊治都颇有心得。因其德术双馨,2017年荣获“国医大师”称号,实至名归。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葛老师运用柴胡疏肝散治疗疾病医案4则总结如下。
    12  李坤寅运用附桂八味丸治疗妇科病医案3则
    郭宇丹 李坤寅 姜心禅 甄玉花
    2017, 49(5):177-178.
    [摘要](3189) [HTML](0) [PDF 109.35 K](2051)
    摘要:
    正文:附桂八味丸,其原型为肾气丸, 《金匮要略》首载之,“肾气丸方:干地黄八两,山药、山茱萸各四两,泽泻、丹皮、茯苓各三两,桂枝、附子(炮)各一两。”书中共五处提及了肾气丸,治疗腰酸虚劳、少腹疼痛、小便不利或频数、痰饮咳喘、消渴、脚气、妇人转胞等,后世也用之治疗头晕耳鸣、下半身畏冷、夜间多尿、泄泻日久等病症,其所治之证,均究于肾阳虚、命门火衰。李坤寅教授师从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欧阳惠卿教授,临证以附桂八味丸加味,分期调理,循时用药,在调经、助孕方面常收良效。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谨举验 案3 则,以飨同道。
    13  黄芪建中汤治疗自汗临证体悟
    程志安 王翰宇 赵永杰 胡广兵
    2017, 49(2):189-190.
    [摘要](3141) [HTML](0) [PDF 89.29 K](2409)
    摘要:
    <正>黄芪建中汤源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1]。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者,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功效:温中补虚,和里缓急。小建中汤源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1]。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桂枝三两,甘草三两(炙),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饴糖)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味,煮取三
    14  苓桂术甘汤医案2则
    王翰宇 胡广兵 肖祥池 程志安
    2017, 49(9):165-166.
    [摘要](3118) [HTML](0) [PDF 400.48 K](1603)
    摘要:
    正文:苓桂术甘汤全名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变证》[1]“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2]:“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组成:茯苓四两,桂枝、白术各三两,甘草二两。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功效:温阳健脾利水。主治:痰饮病中阳不足证,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3]。其证是由于吐、下后致脾虚水气上冲,从而出现头晕目眩;或饮停心下,故胸胁支满,甚或背冷如手大、心下悸等症;或有微饮,出现短气。方用茯苓淡渗利水健脾,是为君药;桂枝温阳化气,为臣药,苓、桂相伍,温阳行水之功尤彰。佐以白术健脾燥湿,苓、术相续,健脾祛湿之力尤佳,是治病求本之意。甘草甘平,益气和中,调和药性,与桂枝相伍,辛甘化阳,助温补中阳之力;与白术相配,益气健脾,协培土制水之力,是为佐使之用。四药合用,共起温阳健脾、利水化饮之功。
    15  “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内涵探讨
    金丽
    2014, 46(5):8-11.
    [摘要](2795) [HTML](0) [PDF 350.09 K](2086)
    摘要:
    "阴阳皆虚,火自当之"深层理论内涵是强调了阳气与温法的重要性。火为阳气,亦为热之极,温法回阳救逆与攻坚不可替代。阳气"欲如运枢",顺应阳气气化乃扶阳、通阳之本。"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温养阳气可形神并治。温法始终为开启造化之生机,故当为阴阳气血不足治本之法。外治温法如灸法,泻可拔热毒外出,补可平衡阴阳,消散浮火。
    16  基于“长夏善病洞泄寒中”论夏季腹泻防治
    吴文斌 钟彩玲 张北平
    2018, 50(10):232-234.
    [摘要](2748) [HTML](0) [PDF 583.81 K](1313)
    摘要:
    简版:中医学对夏季腹泻具有自身独特的认识。 《素问,金匮真言论》指出“长夏善病洞泄寒中”,而长夏,应指农历六月,位于夏秋之交;长夏洞池当属夏季急性腹泻,其好发于脾虚、阳虚之人,以湿为关键,兼有寒中、风邪,可以此为指导防治。
    17  调神汤应用医案3则
    周满霞
    2017, 49(5):173-174.
    [摘要](2599) [HTML](0) [PDF 102.27 K](2207)
    摘要:
    正文:张功安为肇庆市名老中医,诊治疑难杂病经验丰富。其学术思想受裘沛然教授所启发,对某些病机表现为气血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病邪深痼的病症,常采用大方复治的方法,即广集寒热温凉气血攻补之药于一方,以取药性之相逆相激、相反相成的作用,往往收到出奇制胜之疗效。现就其应用 调神汤治疗精神情志类疾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8  何若苹用甘露消毒丹医案3则
    张依静 叶娜妮 黄硕 李振兴 指导:何若苹
    2018, 50(9):239-240.
    [摘要](2583) [HTML](0) [PDF 523.81 K](1460)
    摘要:
    正文:何若苹主任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中医师,全国第五、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师从国医大师何任先生,深得其真传,秉承家学独立行医30余年,在中医内科、妇科及肿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治疗中医内科杂病方面有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侍诊左右,承蒙教泽,略有所得,兹举何主任应用甘露消毒丹医案3则,以飨同道。
    19  基于《内经》浅议水肿及其与五脏的关系
    石凯峰 张宁
    2017, 49(6):166-167.
    [摘要](2581) [HTML](0) [PDF 108.12 K](3730)
    摘要:
    正>水肿是以颜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的一类病症[1]。《内经》将本病称为"水",且对其有较为详尽的论述。现代医学中的肾源性水肿、心源性水肿、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引起的水肿等均与本病相关,尤其以肾脏疾病多见。《内经》作为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笔者通过分析其对水肿病名、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与五脏关系的论述,为临床治疗水肿提供思路。1水肿相关描述水肿在《内经》内是其症状在之一,并不是病名,且有多
    20  苏黄止咳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
    陈少华 翁磊 李新料
    2018, 50(2):12-15.
    [摘要](2488) [HTML](0) [PDF 599.73 K](1751)
    摘要:
    目的:观察苏黄止咳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2组均予丙卡特罗及酮替芬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阿奇霉素分散片治疗,观察组以苏黄止咳胶囊联合阿奇霉素分散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评分、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嗜酸性粒细胞(EOS)水平的变化,评定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48%) 高于对照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咳嗽性质、咳嗽程度及咳嗽次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L-6、TNF-α、IgE和EO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4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苏黄止咳胶囊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邪犯肺证患者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性反应,提高免疫功能。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