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46(3):1-3.
摘要:根据缺血性中风核心病机及腹针引气归元法的特点,试图通过建立、论证"腹针引气归元法调控肠神经系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假说,探析腹针引气归元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
2014, 46(3):6-8.
摘要:从中医学微观之瘀、辨证之瘀及现代中药药理学等角度探讨IgA肾病从瘀论治的意义。认为IgA肾病临床以单纯血尿为主要特征,属中医学尿血证范畴。IgA肾病血尿发病的内在因素在于脏腑亏虚,其中以肾脏的虚损为主。根据中医学"久病属瘀"、"离经之血便是瘀"等观点,认为血瘀证几乎贯穿IgA肾病始终,治疗血尿当以活血祛瘀为要。
2014, 46(3):9-11.
摘要:根据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病机演变规律和证候表现,将其归属于痢疾、泄泻范畴,并分为发作期、恢复期和缓解期分期论治。发作期以湿热壅肠为主,治以清解化湿,攻邪为急;恢复期以脾虚毒胜为主,治以健脾解毒、扶正祛邪为要;缓解期以脾肾两虚,瘀阻肠络为主,治以健脾补肾,活血化瘀为主。
2014, 46(3):11-13.
摘要:从五脏相关学说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核心病机。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属于中医学腹痛、泄泻、痢疾、肠癖等范畴,其发病与心、肝、脾、肺、肾五脏相关。在疾病活动期以标实为主,多为湿热蕴结,祛邪务尽,治宜清热燥湿,行气调血;缓解期以本虚为主,多为脾肾两虚,固本扶元,治宜补脾益肾,固肠止泻。但其核心病机仍为脾虚湿盛。
2014, 46(3):14-15.
摘要: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为许多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其主要机制为氧化损伤和炎性损伤。从中医学阴阳角度辨识,PM2.5是在人工干涉下由地气所化生且与天气反应后形成的污秽浊气,既有阴的属性又有阳的属性,对人体不仅无滋养作用,还有毒性,可以称之为"毒浊"。治疗毒浊离不开阴阳平衡的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辨明阴阳虚实、轻重缓急,运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等治法,可达到"阴平阳秘"、"形与神俱"的功能状态。此外,还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从病因上杜绝感染。
2014, 46(3):16-18.
摘要:介绍戴恩来教授运用小柴胡汤的经验。戴教授认为《伤寒论》第96条小柴胡汤证中提到的七个或然症代表呼吸、胃肠、肝胆、泌尿、心血管、免疫、神经七个方面疾病的症状。通过病证结合,拓宽了小柴胡汤的运用范围,临证重视主药柴胡剂量变化的运用。
2014, 46(3):18-20.
摘要:李成光主任中医师认为肝脾(胃)不和是脾胃病的基本病机,治疗脾胃病应立足脾胃,注重调肝。临证重视三因制宜,中西结合及预防调护。
2014, 46(3):21-22.
摘要:张玉珍教授临证时将经期延长独创性地分为经行不畅、经行拖尾、经行不畅与拖尾并见3种类型,并结合患者不同类型的特点从气虚证、虚热证、血瘀证3个证型进行辨证用药,且列举验案以资证明,收到良好效果。
2014, 46(3):23-25.
摘要:黎敬波教授认为治疗咳嗽要标本兼顾,不仅要做好祛邪外出的一般外感治法,而且要注意调节枢机以透邪外出,固护脾胃功能以防止传变,同时要兼顾当时的运气状况适当加减用药,要熟悉"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无失气宜,勿犯《内经》"虚虚实实"之忌。
2014, 46(3):26-28.
摘要:吴煜教授从乳腺癌中医病因病机出发,认为乳腺癌辨证当以肝郁血虚为要,以舒肝养血为乳腺癌的基本治则,兼顾西医综合治疗所产生的副作用遣方用药。
2014, 46(3):28-31.
摘要:针对现今亚健康人群的日益增多,薛伯寿教授继承发挥蒲辅周老中医学术经验,重视中医学辨病辨证结合,重视病源解释开导及养生方法传授,并据病情,断识其中医学病名,或从脉证论治,或从体质、痰饮、气滞、瘀血、积滞等诊治亚健康,取得满意疗效。
2014, 46(3):32-34.
摘要:介绍夏天主任治疗卵巢早衰的临床经验,主要分三步疗法:西药建立人工周期,中药调节卵巢功能(包括滋补肝肾、调理冲任、健脾化湿),中西结合促排卵以助孕。
2014, 46(3):34-36.
摘要:总结李树年主任辨证治疗隐匿性肾炎的经验,李主任认为本虚标实为本病的特点,提出"脾肾两虚"为本,六淫邪气、水湿、湿热、瘀血为标,强调辨证论治,发作早期当以祛邪为主,兼以扶正活血;缓解期当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通络;临床辨证中注重遣方用药,方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4, 46(3):37-39.
摘要:目的:观察三甲散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影响。方法:将9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心肌缺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三甲散为基础方加减治疗。疗程2周,比较治疗前后2组疗效及观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优于对照组的64.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hs-CR P、MMP-9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甲散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有效抑制炎症因子,其可能为治疗ACS的机制所在。
2014, 46(3):40-41.
摘要:目的:观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6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30例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心宝丸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5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014, 46(3):42-44.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56例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8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予辛伐他汀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连续治疗3月后,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为57.1%,治疗组为85.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治疗对照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TC、TG、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2组治疗后TC、TG、LDL-C及HDL-C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辛伐他汀用于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疗效确切,安全。
2014, 46(3):45-47.
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脂代谢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UA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疗程3月。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及心电图疗效、2组治疗前后脂代谢及血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胸痹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2.50%,对照组75.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0.00%,对照组70.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脂各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也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腹胀2例,对照组发生便秘1例、头晕1例,均未处理自行缓解,2组治疗前后血尿便常规、心肌酶、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通心络胶囊对UA具有明显疗效,其治疗机制与改善脂代谢障碍及血液流变性异常有关。
2014, 46(3):47-49.
摘要: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植物功能紊乱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植物功能紊乱性心律失常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60例,2组均进行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心律平治疗。2组均治疗1月,观察临床疗效以及心电图疗效。结果:症状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2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2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2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7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植物功能紊乱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2014, 46(3):50-52.
摘要:目的: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口服,治疗组予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厄贝沙坦片口服。连续服药4周后比较2组疗效,服药8周期间观察患者血压变化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6%,对照组为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服药2周后,2组收缩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服药4周后,2组血压平均值达到正常血压范围。治疗4周、6周2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过8周治疗,治疗组患者的身体症状和工作表现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松龄血脉康胶囊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确定,在改善高血压的同时,起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2014, 46(3):52-54.
摘要: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78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2组均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口服,治疗组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疗程14天。在治疗前后分别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血压变异性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前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4天后,2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有明显降低,其中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4天后,治疗组24 h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天麻钩藤饮能有效降低血压变异性。
2014, 46(3):55-57.
摘要:目的:观察扶阳方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神经功能、中医证候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将临床诊断为脑梗死的中老年患者56例随机分为3组,阿司匹林组(Ⅰ组)19例,口服拜阿司匹林;扶阳方组(Ⅱ组)19例,口服扶阳方;扶阳方联合阿司匹林组(Ⅲ组)18例,联合服用拜阿司匹林和扶阳方。各组均观察1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Ⅰ组、Ⅱ组及Ⅲ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Ⅲ组与Ⅰ组和Ⅱ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3组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间比较,Ⅱ组及Ⅲ组效果优于Ⅰ组(P<0.05)。3组治疗前血清hs-CRP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hs-CRP含量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Ⅱ组及Ⅲ组效果优于Ⅰ组(P<0.05)。3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行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Ⅰ组治疗后颈动脉中层厚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Ⅱ组、Ⅲ组经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扶阳方联合阿司匹林对于降低hs-CR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影响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或扶阳方,为临床脑梗死治疗选择提供依据。
2014, 46(3):58-60.
摘要:目的:观察舒脑欣滴丸佐治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方法:纳入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血瘀证患者12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62例和试验组(加用舒脑欣滴丸配合治疗)65例。2组患者均于入院时、14天、28天进行眩晕障碍量表的筛查表(DHI-S)、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血瘀证积分评价,并测定血清血小板α颗粒蛋白(GMP-140)、溶血磷脂酸(LPA)及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结果:治疗14天和28天后,2组DHI-S、DAR S评分均呈时间依赖性降低;28天时,试验组的DHI-S及DAR 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4天和28天,2组血瘀证积分均呈现下降趋势,28天时,试验组的血瘀证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14天、28天分别与组内入院时比较,GMP-140、LPA、TXB2水平及TXB2/6-keto-PGF1α比值均呈时间依赖性下降,6-keto-PGF1α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8天时,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GMP-140、LPA、TXB2、6-keto-PGF1α、TXB2/6-keto-PGF1α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14天时,试验组对于GMP-140及TXB2的下调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舒脑欣滴丸配合治疗可以改善血小板活化相关因子水平,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血瘀证的临床疗效。
2014, 46(3):61-63.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肠道去污疗法对创伤后脓毒症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清除率及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通腑净化汤和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6 h、12 h、24 h、48 h后动脉血乳酸水平、清除率及氧合指数情况。结果:治疗6 h后治疗组乳酸浓度以及乳酸清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 h、24 h、48 h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各时间段乳酸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 h、24 h、48 h后2组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各时间段氧合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时间超过48 h的死亡率比较,治疗组为6.67%(2/30),对照组16.67%(5/3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肠道去污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提高脓毒症患者的氧利用率以及乳酸清除率,改善全身氧代谢状况,降低死亡率。
2014, 46(3):64-65.
摘要:目的:观察开肺化痰汤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开肺化痰汤口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6%,对照组为85.3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证候积分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证候积分减少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2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开肺化痰汤配合西医综合佐治毛细支气管炎能更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2014, 46(3):66-67.
摘要:目的:观察祛风止嗽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予自拟祛风止嗽汤治疗,2周为1疗程,一般治疗2~3疗程。结果:治愈24例,好转20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5.6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祛风止嗽汤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且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黄晶晶 , 黄鸿娜 , 潘哲 , 王振常 , 毛德文 , 李民杰
2014, 46(3):68-70.
摘要:目的:观察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激素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泼尼松片口服并予常规的护肝等对症支持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柔肝化纤颗粒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谷氨酰转肽酶(GG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凝血酶原时间(PTs)、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端肽(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等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主要肝功指标TBil、ALT、AST、GGT明显下降,Alb上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除GGT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Glo、IgA、IgM、IgG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PTs、PTA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PCⅢ、Ⅳ-C、LN、HA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激素是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有效方法。
2014, 46(3):71-73.
摘要: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止痢方联合金双歧、畅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14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金双歧及畅美,观察组给予中药疏肝健脾止痢方,并且联合金双歧及畅美。分析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内镜分级与结肠炎性反应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9%,对照组82.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血便、腹痛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在排便次数、粪便性状、腹痛3项指标上,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内镜分级和炎性反应评分均显著减小(P<0.05),观察组的两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患者均未出现肝肾功能损伤,对照组5例复发腹泻,治疗组无复发。结论:中药疏肝健脾止痢方联合金双歧及畅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明显并且稳定,可有效抑制结肠炎性反应。
2014, 46(3):77-79.
摘要:目的:观察甲巯咪唑片联合活血消瘿片治疗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按就诊序号随机分为2组,完成试验者60例,治疗组30例,采用甲巯咪唑片联合活血消瘿片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甲巯咪唑片治疗。疗程3月。观察甲状腺功能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变化,甲状腺彩超的变化,及安全性(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5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FT4、FT3、TSH、TPoAb、TgAb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最大结节直径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有1例发生药物性皮疹,1例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对照组1例白细胞减少。肝功能、肾功能均未发生显著改变。结论:甲巯咪唑片联合活血消瘿片治疗毒性结节性甲状腺有较好疗效。
2014, 46(3):80-82.
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术后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以关节镜手术治疗,术后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常规抗炎补液,予以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予以中药熏蒸治疗,观察记录2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2周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结果:治疗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患者术后2周的HSS评分均较术前上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术后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2014, 46(3):82-84.
摘要:目的:观察和解安神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自拟和解安神方加减治疗;对照组予佐匹克隆口服治疗;疗程均为3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的74.4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仅1例出现便溏,药物加减后,自行好转,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对照组日间困倦4例,口干口苦3例,头晕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和解安神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寐疗效显著。
2014, 46(3):85-87.
摘要:目的:观察芪桂四物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中药芪桂四物汤加减治疗,30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观察2组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膝关节疼痛评分、血沉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35%,对照组79.0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前2组膝关节疼痛评分、血沉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疗程后,2组2项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2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芪桂四物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肾亏虚型膝骨关节炎疗效可靠,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
2014, 46(3):87-90.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重症肌无力病例数据库,运用数理统计和因子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病机特点,探寻用药规律。方法:本研究采用SAS8.0的编程方法,调用因子分析模块,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因子采用最大方差旋转法进行运算,分别对常用中药运用因子分析,研究隐藏病例中的处方药物背后的潜在变量。结果:运用因子分析对数据库中的用药特点进行了分析,得到6类中药群,所得出的结果与临床治疗方法基本相符。结论: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用药以补益脾肾、健脾化湿、升提中气为主,地域特色用药突出,补阳不温燥、清热少苦寒是其主要特点。
2014, 46(3):91-92.
摘要: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全麻术后咳嗽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9和观察组58例,2组术前术后均给予常规预防感染及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沐舒坦氧驱动雾化吸入,每次15~20 min,每天2次。观察组给予痰热清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5天。记录治疗前后咳嗽、咯痰等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及消失时间。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1.38%,对照组74.58%,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各咳嗽、咯痰等主要症状、体征评分及总分均治疗前下降(P<0.01);除发热外,观察组咳嗽、咯痰等主要症状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咳嗽、咯痰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迅速改善全麻术后咳嗽患者的症状、体征,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2014, 46(3):93-95.
摘要:目的:探讨通腑净化汤对创伤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开放性骨折并伴有发热患者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通腑净化汤保留灌肠,对照组给予温水保留灌肠,观察2组退热疗效、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结果:退热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伤后第5、8天,治疗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伤后第8天,2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均较伤后1天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腑净化汤对于创伤后发热患者退热效果明显,可促进患者调节性T细胞增殖,从而维持炎症平衡。
2014, 46(3):96-98.
摘要: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活血方与腓肠肌、股四头肌康复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中医组口服补肾益气活血方加腓肠肌、股四头肌康复穴位按摩治疗,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术前、术后第1、10天患肢周径和肿胀率的变化、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活化时间(APTT)、血小板(BPC)、D-二聚体(D-D)、下肢静脉彩超检查。结果:术后第10天,2组患肢肿胀均较术前明显减轻,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医组患肢肿胀消退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0天,2组患者D-D、PT、APTT及BPC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医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DVT发生率中医组为3.33%,对照组为20.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口服补肾益气活血方配合腓肠肌、股四头肌康复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2014, 46(3):99-100.
摘要:目的:观察温化蠲痹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美络昔康片和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化蠲痹方治疗,均治疗3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4.4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疼痛、关节僵硬、生理功能、指数总积分等骨关节指数积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化蠲痹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好,疗效肯定。
2014, 46(3):101-103.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动静结合辨证治疗老年下肢创伤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下肢创伤骨折的老年患者178例,随机分为2组各89例。对照组应用西医切开复位、绝对固定。实验组应用动静结合的原则辨证施治。2组治疗结束后行常规功能锻炼。结果:总有效率实验组86.50%,对照组70.7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疼痛4例(4.7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9%;对照组恶心7例(7.87%),感染10例(11.2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0%。总体健康、疼痛与不适、积极感受、日常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等评分,实验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动静结合辨证治疗老年下肢创伤骨折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2014, 46(3):104-106.
摘要:目的:观察苍附导痰汤加减与达英-35及氯米芬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PCOS不孕患者48例随机分2组各24例,均在月经周期第5天给予达英-35口服3个月经周期,第4个月经周期第5天起口服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月经周期第5天加用苍附导痰汤治疗6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月经恢复情况、注射HCG日激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成熟卵泡数、排卵率、妊娠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54.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HCG注射日雌二醇及黄体生成素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数、促卵泡天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排卵率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苍附导痰汤加减与达英-35及氯米芬联合治疗PCOS不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2014, 46(3):107-109.
摘要:目的:观察橘黄汤联合达英-35治疗痰湿阻滞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达英-35治疗,治疗组在口服达英-35的基础上服用橘黄汤,均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18%,对照组为6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排卵率、妊娠率治疗组分别为58.97%、20.51%,对照组分别为35.90%、5.13%,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性意义(P<0.05)。2组促卵泡素(FSH)水平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治疗后促黄体生成素(LH)、LH/FSH以及游离睾酮(T)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橘黄汤联合达英-35治疗痰湿阻滞型PCOS,可降低患者T及LH水平,促进FSH的分泌,提高排卵率与受孕率,提高临床疗效。
2014, 46(3):110-112.
摘要:目的:观察寿胎丸加味配合黄体酮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寿胎丸加味配合黄体酮治疗,对照组采用黄体酮治疗,均以5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83.87%,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愈显率为61.29%,总有效率为80.65%,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间愈显率曲线比较,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积分下降更加显著,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寿胎丸加味配合黄体酮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2014, 46(3):112-113.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抵当汤治疗药流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加味抵当汤口服,对照组15例给予新生化颗粒口服,均用药5天,于第7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为91.4%,对照组为46.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加味抵当汤治疗药流不全疗效肯定。
2014, 46(3):114-116.
摘要:目的:观察麻黄颗粒合缩泉胶囊治疗下元虚寒型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NE)的疗效。方法:将57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在干床训练的基础上选用缩泉胶囊和睡前口服麻黄颗粒,对照组22例为单纯干床训练,疗程均8周,治疗结束时判断其有效率和完全反应率。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45.5%;完全反应率治疗组为45.7%,对照组为18.8%,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未见心悸、失眠、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结论:麻黄颗粒合缩泉胶囊治疗下元虚寒型儿童PNE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2014, 46(3):116-117.
摘要:目的:探讨清热解毒中药联合激素对发热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儿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地塞米松,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中药。治疗5天。观察体温降至正常的情况以及检测免疫功能指标。结果:2组患儿分别给药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给药3 h、4 h后体温均得以控制,2组体温降至正常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IgG、IgA及IgM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C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中药联合激素具有增强发热患儿免疫功能的作用。
2014, 46(3):118-119.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者65例,分为2组,观察组35例予以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30例予以西药治疗。治疗前后做幽门螺杆菌检测,并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和疗效。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57%,对照组为83.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胃痛、嗳气和泛酸3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确切,对症状的缓解优于西药治疗。
2014, 46(3):120-122.
摘要:目的:观察艾灸疗法、穴位敷贴及中药内服等综合手段干预哮喘缓解期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79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普米克都保吸入剂,100~200μg/天,每晚1次;观察组艾灸疗法、穴位敷贴及中药内服综合治疗。疗程3月,并进行6月的随访。记录治疗期及随访期内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哮喘发作的程度及持续时间;检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对照组78.9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和随访期内观察组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哮喘发作次数均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和随访期内观察组哮喘发作程度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艾灸疗法、穴位敷贴及中药内服等综合手段干预哮喘缓解期患儿能有效减少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哮喘发作次数,减轻哮喘发作程度,缩短发作时间,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2014, 46(3):123-125.
摘要:目的:观察养阴通络明目方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73眼和对照组各38例71眼。对照组采用羟苯磺酸钙胶囊治疗,每次0.5 g;观察组采用养阴通络明目方,每天1剂。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底,检验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2.2%,对照组66.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视力及眼底检查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观察组视力及眼底检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沉降率等指标均治疗前改善(P<0.01),观察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养阴通络明目方改善单纯型DR患者视力,改善眼底,改善血液循环,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西药。
2014, 46(3):126-128.
摘要:目的:探讨脂降宁片治疗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对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的影响。方法:将90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2组均采用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运动。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每次20 mg,每天1次。治疗组给予脂降宁片,每次4片,每天3次。疗程均为12周。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及载脂蛋白B(ApoB);并检测检测治疗前后MBL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FBG、P2hBG及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治疗后FBG、P2hBG、HbA1c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MBL水平上升,并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2组治疗后LDL-C、ApoB、HDL-C和ApoA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降脂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降宁片对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的脂代谢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并能上调患者MBL水平,从而有利于炎症的控制。
2014, 46(3):129-131.
摘要: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脂肪因子的影响。方法:测定40例健康志愿者组成的正常对照组和10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组成的病例组脂肪因子水平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并比较其变化。109例病例组患者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均进行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饮食、控制血压、血糖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治疗21天后,比较治疗前后脂肪因子水平及UAER变化。结果:治疗前大量蛋白尿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肌酐(S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UAER、内脂素、脂联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微量蛋白尿组FBG、HbA1c、TG、TC、HDL-C、LDL-C、CRP、UAER、内脂素、脂联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量蛋白尿组BUN、CRP、UAER、内脂素、脂联素水平,与微量蛋白尿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内脂素均分别与病程、HbA1c、FBG、TG、TC、LDL-C、BUN、SCr、UAER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脂联素分别与病程、BUN、SCr、UAER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内脂素、脂联素及UAER水平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结论:脂肪因子对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能显著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脂肪因子水平及UAER,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2014, 46(3):132-134.
摘要: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IGR)人群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IGR人群224例(IGR组),血糖正常者60例(正常对照组),2组均采用中医体质量表问卷资料进行中医体质辨识,采用颈动脉彩超测定IMT,同时对IGR各体质类型与IMT增厚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224例IGR人群中,各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IGR人群各种体质类型出现的频率由多到少依次为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湿热质>气郁质>平和质>阳虚质。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中,平和质有4例(占5.7%);气虚质12例(占17.1%);阳虚质2例(占2.9%);阴虚质10例(占14.3%);痰湿质18例(占25.7%);湿热质10例(占14.3%);血瘀质10例(占14.3%);气郁质4例(占5.7%)。糖耐量低减(IGT)人群中,平和质有2例(占1.8%);气虚质22例(占20.0%);阴虚质22例(占20%);痰湿质30例(占27.3%);湿热质14例(占12.7%);血瘀质18例(占16.3%);气郁质2例(占1.8%)。IFG合并IGT人群中,平和质有2例(占4.5%);气虚质8例(占18.2%);阳虚质2例(占4.5%);阴虚质6例(占13.6%);痰湿质12例(占27.3%);湿热质4例(占9.1%);血瘀质6例(占13.6%);气郁质4例(占9.1%)。3种IGR状态人群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相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24例IGR人群中,IMT增厚者132例(占58.9%),60例正常对照组中,IMT增厚者5例(占8.3%)。IGR人群IMT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痰湿质、血瘀质IGR人群的IMT增厚患病率明显高于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痰湿质、气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和血瘀质可能为IGR人群的主要体质类型,痰湿质、瘀血质IGR人群IMT增厚患病率显著增高,提示发生大血管病变风险更高。 更多
陈超 , 郑衍平 , 许旭昀 , 罗列波 , 陈根本 , 吴端义 , 侯凯健 , 曾庆莲 , 吴晓升
2014, 46(3):135-138.
摘要:目的:对潮汕地区964例糖调节异常(IGR)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研究潮汕地区IGR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合参辨识方法对964例IGR居民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964例IGR人群中,9种体质类型高低依次是:平和质168例(17.4%)、痰湿质138例(14.3%)、气虚质129例(13.4%)、湿热质114例(11.8%)、血瘀质96例(10.0%)、阳虚质93例(9.6%)、阴虚质78例(8.1%)、气郁质57例(5.9%)、特禀质13例(1.3%)。兼夹体质中,气虚+血瘀质24例(2.5%)、气虚+痰湿质30例(3.1%)、气虚+阴虚质24例(2.5%)。由此得出,偏颇体质占绝大多数,偏颇体质排序分别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特禀质。而兼夹体质为气虚兼痰湿质、气虚兼血瘀质和气虚兼阴虚质。各种体质类型中,男女比例分别与总IGR人群进行两两四格表的χ2检验,湿热质、痰湿质、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及特禀质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3种体质与总IGR人群的男女比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男性湿热质、痰湿质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女性中平和质、阴虚质、气虚质及特禀质多于男性(P<0.05)。结论:气候、地域、性别等因素影响着IGR患者体质的分布。
2014, 46(3):138-139.
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补中益气汤及关元穴热敷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8例,对照组在规律饮食控制及运动治疗、合理控制血糖、膀胱训练等基础上采用吡啶斯的明和甲钴胺、维生素B1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及关元穴热敷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排尿次数、尿量、B超残余尿区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每天平均排尿次数及B超残余尿区明显少于治疗前(P<0.05),且少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平均尿量明显多于治疗前(P<0.05),亦明显多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疗效肯定。
2014, 46(3):140-142.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化浊方防治糖尿病前期(脾虚痰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2组均采用控制饮食、健康教育、运动等基础治疗,对照组根据情况给予降压和降脂处理。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加服健脾化浊方,疗程均为16周。观察糖尿病前期患者转归情况,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2hINS)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糖代谢转为正常者观察组11例,占27.5%;对照组4例,占1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转为T2DM者观察组2例,占5.0%,对照组11例,占2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FBG、P2hBG、HbA1c、FINS、P2hINS均有上升趋势或变化不明显,观察组以上指标则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FBG、P2hBG、HbA1c、FINS、P2hINS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65.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生活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健脾化浊方干预糖尿病前期脾虚痰湿证患者,能促使患者糖代谢正常,防止向T2DM转变;还能改善患者空腹及餐后胰岛素分泌,纠正胰岛素抵抗状态。
2014, 46(3):143-145.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在改善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围手术期生存质量和免疫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将5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5例术前不予特殊治疗,术后予营养支持、抗生素等对症治疗;治疗组26例术后营养支持及抗生素等治疗同对照组,在围手术期按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身体机能恢复情况、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体液免疫变化。结果:手术后2周,治疗组身体机能较对照组恢复快,乏力、五心烦热及失眠、多梦等症状均较对照组轻,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周治疗组CD3、CD4、CD4/CD8、IgG、IgM、C3回升较对照组快,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T淋巴细胞亚群、体液免疫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快。治疗组未出现伤口愈感染情况。结论:喉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功能受抑制,生存质量下降,围手术期按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和伤口愈合,提高术后的生存质量。
2014, 46(3):146-148.
摘要: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进展期肝癌的疗效。方法:将4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21例行单纯TACE治疗;B组22例在TACE治疗基础上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随访2组患者生存情况,并监测血清AFP,观察疗效。结果:B组AFP阳性率由治疗前的81.82%降至治疗完成后1月的31.8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A组为38.10%,B组为77.2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2、3年生存率A组分别为47.62%、23.81%、9.52%,B组分别为81.82%、54.55%、36.36%,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TACE联合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进展期肝癌的疗效优于单纯TACE。
2014, 46(3):149-150.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养阴中药对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益气养阴中药)40例和对照组(肠内营养)38例,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总蛋白、前清蛋白和清蛋白含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2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总蛋白和清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前清蛋白含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中药可促进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以改善其营养状况,可作为结肠癌术后患者营养支持方法。
2014, 46(3):151-154.
摘要:目的:观察外用中药癌痛消联合热疗及吗啡缓释片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2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吗啡缓释片及肿瘤深部热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癌痛消外敷治疗。观察每天吗啡缓释片用药剂量情况、骨转移癌痛每天爆发痛次数、每天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评分)。结果:随着病情进展,2组每天吗啡缓释片使用量均逐步增加,治疗第7、14天,治疗组当天吗啡缓释片递增量均比对照组少,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7天,骨转移癌痛爆发痛次数治疗组没有变化,对照组明显增加,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14天,2组骨转移癌痛爆发痛次数均明显增加,但治疗组当天骨转移癌痛爆发痛次数增加较对照组少,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7、14天,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有所增加,对照组Karnofsky评分有所减少,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外用中药癌痛消联合热疗及吗啡缓释片治疗骨转移癌痛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减少吗啡缓释片使用的递增量,减少骨转移癌痛爆发痛次数,提高生活质量。
2014, 46(3):154-156.
摘要: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3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8例,对照组每月经潮后第5天起口服米非司酮治疗,每次12.5 mg,每天1次,至下次经潮前停服。30天为1疗程,治疗1疗程后未绝经或肌瘤缩小不明显者再重复下一疗程治疗,连续治疗3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疗程同对照组。结果:治疗3~6月后,2组患者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有缩小变化,但观察组缩小更为明显,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显效率和总有效率观察组分别为50.0%、94.4%;对照组分别为38.9%、83.3%。2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可以缩小肌瘤体积,纠正贫血,促其绝经,术前用药利于手术,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2014, 46(3):157-160.
摘要:目的:优化天灸疗法防治实热证哮喘的药物和穴位选取方案。方法:纳入实热证哮喘患者,对影响天灸疗法的穴位(常规、实热证)和药物(常规、实热证)两因素两水平进行析因设计研究。结果:4个试验组治疗后以实热药物联合实热证穴位组总有效率96.55%为最高;药物和穴位具有协同交互作用,实热证药物、实热证穴位分别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实热证药物和实热证穴位的联合应用对于改善实热证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减少临床症状、控制哮喘发作要优于单纯使用实热证药物或实热证穴位组。
2014, 46(3):161-163.
摘要:目的:观察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手法与坐位颌枕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20例采用仰卧拔伸牵引配合五区五线十三穴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110例采用坐位颈椎颌枕牵引配合五区五线十三穴推拿手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2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3.3%、79.2%,高于对照组的90.0%、60.0%,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仰卧拔伸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愈显率较好,优于坐位颌枕牵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
2014, 46(3):163-164.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穴位热敷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穴位热敷,对照组采用口服汤剂缩泉丸加减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0.6%和97.2%,对照组27.8%和47.2%,2组愈显率、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穴位热敷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2014, 46(3):165-166.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按摩及西药常规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65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抗血小板、营养神经、改善脑循环),治疗组215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加康复按摩治疗。观察2组治疗3疗程后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3%,对照组91.0%。2组临床疗效比较,经R 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灸及康复按摩治疗缺血性中风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2014, 46(3):167-168.
摘要:目的:观察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由骶髂关节紊乱引起下肢麻痹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进行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每隔2天治疗1次,共治疗4次,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治愈25例,显效20例,好转4例,无效1例,治愈率50.0%,总有效率98.0%。结论: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引起的下肢痹痛疗效良好,操作简便。
2014, 46(3):169-171.
摘要: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经皮穴位电刺激、针刺以及三种方法联合预防乳腺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5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乳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5组各53例。分别行术前耳穴贴压(耳穴组),术中经皮穴位电刺激(皮电组),术后针刺(针刺组),三种方法联合实施(联合组),三种方法均不实施(对照组)。观察术后4 h内、术后24 h内、术后48 h内患者恶心呕吐的情况。并对上述5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耳穴组、针刺组、联合组术后无恶心、无呕吐人数多于对照组,接受补救治疗的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皮电组仅在术后24 h无恶心的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组在术后4 h无呕吐、完全缓解人数与皮电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耳穴组在术后24 h和术后48 h无恶心人数多于皮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它组间及各时间段情况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耳穴贴压、针刺和三种干预措施联合使用均可防治乳腺手术后恶心呕吐且效果相当,经皮穴位电刺激优势不明显。
2014, 46(3):172-173.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手阳明大肠经穴位配合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桡神经损伤的疗效,以期为桡神经损伤保守治疗提供有益的补充。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例,观察组给予电针手阳明大肠经穴位配合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物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9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优4例,良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60.0%。治疗后治疗组肌力、伸拇、伸指、伸腕等桡神经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电针手阳明大肠经穴位配合口服补阳还五汤治疗桡神经损伤,操作简单,疗效良好。
何帮剑 , 姚新苗 , 周国庆 , 吕一 , 陈小刚 , 陈怿爽 , 陈文生
2014, 46(3):174-176.
摘要: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法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患者进行针刀松解法治疗,每周1次,疗程为5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Lysholm’s膝关节评分,并用SF-36量表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结果:治疗后患者Lysholm’s膝关节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患者SF-36量表中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心理健康等8个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针刀松解法能较好地改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2014, 46(3):176-179.
摘要:目的:观察大椎穴为主梅花针叩刺联合药物治疗男性雄激素源性脱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大椎穴为主梅花针叩刺治疗。观察2组症状和体征改变情况并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41.4%、总有效率为93.1%,高于对照组痊愈率17.2%、总有效率72.4%,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脱发、瘙痒、油腻性、脱屑评分值减少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大椎穴为主梅花针叩刺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促进症状和体征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2014, 46(3):179-182.
摘要: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产后身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产后身痛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针刺配合电针、TDP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观察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结果:愈显率观察组90.0%,常规组72.5%,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对产后身痛患者的身心症状改善有一定的疗效。
2014, 46(3):182-183.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配合头皮针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小儿遗尿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推拿手法加头皮针治疗。治疗3疗程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9%,对照组93.8%。2组临床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推拿配合头皮针治疗小儿遗尿效果良好。
2014, 46(3):184-187.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温化蠲痹方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温化蠲痹方治疗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60只)、正常对照组(简称正常组,10只),造模组采用牛Ⅱ型胶原(BCⅡ)乳剂于大鼠尾根部及颈背部多点注射,建立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选取30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甲氨喋呤(MTX)组(10只)、温化蠲痹方组(简称中药组,10只)。给药30天后,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滑膜VEGF水平,观察各组大鼠足趾肿胀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药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减轻,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中药组与MTX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减轻,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MTX组大鼠滑膜VEGF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中药组与MTX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降低CIA大鼠滑膜VEGF水平可能是中药温化蠲痹方治疗CIA的作用机制之一。
2014, 46(3):187-189.
摘要:目的:研究补肾中药对去势大鼠肾组织中骨形成蛋白-4(BMP-4)的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雌性大鼠随机分为7组。低剂量组给予补肾中药复方,每天0.7 g/kg;中剂量组给予补肾中药复方,每天2.1 g/kg;高剂量组给予补肾中药复方,每天6.3 g/kg;骨疏康组给予骨疏康颗粒,每天2.1 g/kg;牡蛎碳酸钙组给予牡蛎碳酸钙咀嚼片,每天0.006 3 g/kg。每天灌胃1次,各组给药容积为100g体重/mL。正常组、模型组每天灌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取材并进行指标检测:用RT-PCR法和Western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BMP-4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大鼠肾组织可以在基因、蛋白水平表达BMP-4,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与肾组织中BMP-4的mRNA表达的变化有关。结论:补肾中药可明显上调肾中BMP-4的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之一。
2014, 46(3):190-192.
摘要:目的:观察川芎嗪对野百合碱(MCT)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各10只。MCT组和治疗组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对照组、MCT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每天2 mL,每天1次,连续20天;治疗组以川芎嗪80 mg/(kg·d),每天灌胃1次,连续20天。检测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肺血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α-平滑肌肌动蛋(α-SM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的mPAP低于MCT组(P<0.01);治疗组、对照组大鼠的mPAP、RVHI较MCT组降低(P<0.01);MCT组肺血管PCNA及α-SMA表达较治疗组、对照组增加。结论:川芎嗪可降低MCT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减轻大鼠肺动脉重构。
刘梅森 , 林汉卿 , 李钟 , 胡旭光 , 邹忠杰 , 戴王强 , 韩彬
2014, 46(3):193-195.
摘要:目的:研究清伙灵及二种配方对小鼠小肠推进、胃排空以及排便实验的影响,探讨其对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配方Ⅰ高剂量组、配方Ⅰ低剂量组、配方Ⅱ高剂量组、配方Ⅱ低剂量组及清伙灵产品组(产品组)。观察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率、小鼠首粒黑便时间和6 h内黑便次数,评价清伙灵对小肠的推进作用和促排便作用;计算小鼠甲基橙胃残留率,评价清伙灵对胃排空的作用。结果:清伙灵配方Ⅰ高剂量组、配方Ⅱ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产品组对提高小鼠小肠碳末推进率、加快小鼠排出首粒黑便、降低小鼠胃中甲基橙残留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清伙灵产品和中药两种配方均能显著调节小鼠胃肠运动功能,尤为配方Ⅱ高剂量为佳。
2014, 46(3):196-199.
摘要:<正>黄精是一种传统滋补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是黄精多糖(Polygonatum polysaccharide),由于其具有多种药效作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1]。研究发现黄精多糖主要由5种成分组成:属于酸性多糖的PSW1A-1和PSW 3A-1;属于中性半乳糖的PSW1B-b;属于糖蛋白的PSW 4A和PSW 5B。黄精多糖成分中的酸性多糖和糖蛋白具有显著的人体免疫活性[2]。已知的研究表明,黄精多糖对人体发挥着多种
2014, 46(3):199-201.
摘要:<正>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约为1.7%。全国每年新发患者数达10万以上,我国现有帕金森病患者人数约200万[1]。目前临床上西医的治疗方法虽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有明显的不足。而临床研究证实以"整体观,辨证论治"为特色的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其明显的优势。现将近十余年来中医中药的治疗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
2014, 46(3):202-204.
摘要:<正>板蓝根在临床上主要用于病毒或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许多文献报道板蓝根对流感、乙型肝炎、单纯疱疹、病毒性心肌炎、出血热等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1]。有关板蓝根功效的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病毒、抗癌、抗细菌内毒素、抗炎、增强免疫力等多重药理属性,但其中以抗病毒最受关注[2~3]。为了进一步探索板蓝根抗流感病毒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笔者将板蓝根已证明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机制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1板蓝根抗流感病毒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
2014, 46(3):205-206.
摘要:根据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从材料选备、辨证选取穴位、贴压方法、耳穴贴压后的注意事项4方面,总结了临床上耳穴贴压治疗小儿多动症患者的护理运用,在护理过程中认识到耳穴贴压的治疗过程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同时也不受患儿日常活动的干扰,具有简便易行、经济、有效、无创、无不良反应等优点,患者乐于接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2014, 46(3):207-209.
摘要: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对难愈性伤口营养支持的影响。方法:将170例难愈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5例。2组均给予原发病及营养等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方式处理,治疗组采用湿润烧伤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出现时间、瘢痕形成率、复发率、创面感染率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94%,对照组75.2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出现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瘢痕形成率、复发率、创面感染率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应用湿润烧伤膏治疗难愈性伤口,可以为伤口愈合提供营养支持,促进创面愈合,减少创面感染率。
2014, 46(3):209-211.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应用于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部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与护理,临床疗效良好。
2014, 46(3):212-214.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产程护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94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A组实施常规产程护理,B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产程护理。记录2组第1、第2、第3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在分娩过程中对产妇宫缩痛进行评级,观察产后出血情况及围产儿结局。结果:B组第1、第2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短于A组(P<0.01);2组第3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Ⅲ级宫缩痛率低于A组(P<0.01)。B组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产程护理可有效缓解宫缩痛,缩短产程时间,改善母婴结局,临床应加大重视。
2014, 46(3):214-216.
摘要: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和中医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2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常规护理结合中医护理,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记录2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并对家长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31%,对照组78.1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家长临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给予患儿中医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2014, 46(3):217-219.
摘要:<正>温胆汤首见于南北朝姚僧垣所著的《集验方》[1],后为《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引用,到宋代陈言在原温胆汤基础上加茯苓、大枣进而形成了新的温胆汤,并作为十大名方而沿用至今。温胆汤在《千金方》中主要治疗痰饮留于少阳的"胆寒证",如其载:"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亦服温胆汤方。"后陈言将其所治之证进一步发展,由原来的少阳痰饮证扩展为"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气郁生痰诸证"的痰证。明清时医家对温胆汤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除将其治疗范围扩大为痰湿、痰热、湿热证外,亦将其代表之法提炼为分消走泄法。正如叶桂在《温
2014, 46(3):219-220.
摘要:<正>灼口综合征,又称Menopausal综合征、舌灼痛、舌痛、口腔灼痛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口腔感觉异常、舌感觉异常、慢性面部疼痛综合征等[1],主要表现为舌灼痛。本病属于中医学舌痛范畴。舌痛,症状名,见于《中医临证备要》。由火热上炎所致者,症见舌上起红刺、舌痛而难举,治宜清热泻火,用黄连解毒汤、导赤散等加减;由阴液伤者,症见口舌干燥而痛、或舌光剥,治宜养阴清热,可选用甘露饮、六味地黄汤等加减[2]。笔者运用滋阴清热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治愈灼口综合征医案1例介绍如下。
2014, 46(3):221-222.
摘要:<正>糖尿病患者合并非糖尿病肾病时,肾脏病理以原发性肾小球病变为主,其中又以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性肾病居多,分别占33.82%、18.84%和14.98%。典型的糖尿病肾脏病变(DKD),其蛋白尿的发展很缓慢,一般需要10~15年以上糖尿病病史,且出现大量蛋白尿时往往合并肾功能损害。若糖尿病病史少于10年且肾功能良好的患者突然出现大量蛋白尿,应考虑伴有非糖尿病肾病。临床上笔者应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合并膜性肾病,收到较
2014, 46(3):223-224.
摘要:<正>胆管消失综合征(VBDS)主要指多种因素,包括先天性畸形、感染性病变、缺血性、免疫性、药物、特发性、中毒性引起的病理过程使肝内胆管树结构破坏而致肝胆管局灶或弥漫性消失,临床上出现胆汁淤积综合征,亦为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之一。目前西医尚无针对此病的有效方法,多为对症治疗,停药后症状可再次出现。此病属中医学黄疸范畴,中医药辨证论治,可获较好效果。笔者跟随吕文良教授在门诊时经治成人VBDS患者1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2014, 46(3):225-226.
摘要::<正>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20年抑郁将成为继心血管疾病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类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抑郁症状[1]。发病年龄多为30~50岁,女性占70%左右。主诉多种多样,如心悸、心慌、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常为刺痛或刀割样痛,为时数秒或持续数小时的胸闷痛,多汗、手足冷、两手震颤、腹胀、腹痛、尿频、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疲倦、失眠多梦、低热、食欲不振、头昏、头痛、肌肉痛等,且X线、心电
2014, 46(3):227-229.
摘要:<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占小儿出血性疾病的25%~40%。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临床表现以紫癜、鼻衄、吐血、便血、尿血等为主,部分患儿往往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治疗困难。运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治疗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但副作用较大,而且部分患者治疗无反应。中医学将ITP归属于血证、肌衄、紫斑、虚劳等范畴。本病病机属本虚标实,临床上多表现为虚实夹
2014, 46(3):229-231.
摘要:<正>疼痛为临床常见症状,其成因复杂多样,寒凝、气滞、痰阻、瘀血等因素均容易阻滞气机,闭阻阳气,导致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产生疼痛。古人总结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疼痛的治疗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笔者不揣简陋,将《金匮要略》治痛法归纳为以下九法,就正于同道。1解表治痛法风寒湿之邪容易侵袭肌表,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疼痛。《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症》提出:
2014, 46(3):231-232.
摘要:<正>草乌、川乌属于乌头碱类植物,是含多种生物碱的有毒中药。乌头碱能通过消化道或破损皮肤吸收,主要经肾脏及唾液排出,因吸收快,故中毒极为迅速,可于数分钟内出现中毒症状[1]。临床上常有因对乌头碱类中药的炮制及煎煮方法不当而引起中毒者。笔者在急诊临床工作中曾经成功抢救川乌、草乌中毒致恶性心律失常1例,现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张某,女,50岁,因腰腿痛于5月18日早上9时到本院门诊就诊,医生开具了3剂中药,其中包含有毒中药成分(生川乌、生草乌)。在诊疗过程
2014, 46(3):233-234.
摘要:<正>《内经》框架下,《素问·气厥论》、《素问·痹论》、《灵枢·五味论》3篇言病理,提及膀胱中有"胞"之一物,但脏象框架下,又仅仅言及"膀胱"而不言"胞"。后世"胞"之提法似乎渐渐淹没,少有以此论病者,是否有"胞"这一器官每每引起古代医家乃至今人的争论。例如,穆俊霞等[1]发表的《从胞痹论胞与膀胱》,引杨上善、张介宾、王冰、马莳、扁鹊诸家观点,认为确有"胞"之一物,与膀胱相连而近,膀胱主藏津液、司气化,而胞则主藏尿液。尤舒彻[2]的《论〈素问·痹论〉之"胞痹"与"膀胱痹"》一文中高度赞同穆俊霞等[1]的观点。金栋[1]的
2014, 46(3):235-236.
摘要:<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同时与该症候群相关联的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的致死率亦居高不下。因此,寻找一种降低血脂、减少其并发症的疗法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张德英教授运用繁木泻土法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的疗效,试述如下。1高脂血症产生的病因病机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病名,中医学并无此名称,但在中医学古籍文献中有十分丰富的类似高脂血症的描述,如"肥人"、"膏"、"痰浊"等。《灵枢·卫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公楼
邮编:510006
电话: E-mail:139002863@gzucm.edu.cn;
新中医 ® 2024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987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