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58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车前草治疗银屑病的潜在作用机制

      2025, 57(8):144-155.

      关键词:银屑病;车前草;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
      摘要 (4)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车前草治疗银屑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 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车前草的活性成分及靶点基因;利用Disgenet、GeneCards、TTD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 数据库检索银屑病的疾病相关靶点基因;将筛选出的车前草靶点基因与银屑病疾病相关靶点基因取交集,获得车前草-交集靶点基因,制作药物-疾病交集靶点基因韦恩图。应用Cytoscape3.9.1软件绘制车前草活性成分-交集靶点基因网络图,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 关系(STRING) 数据库中构建PPI网络,再运用Cytoscape3.9.1软件筛选PPI网络的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 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 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最后利用Autodocktools1.5.7软件对车前草主要活性成分与车前草治疗银屑病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获得车前草活性成分靶点基因400个,银屑病疾病靶点基因4 893个,车前草-银屑病交集靶点基因186个。PPI网络分析提示肿瘤抑制蛋白53(TP53)、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 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 等靶点是车前草治疗银屑病的核心靶点。核心靶点-车前草活性成分网络图显示,绿原酸、高车前素、黄芩苷和木犀草素可能为车前草治疗银屑病的关键活性成分。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车前草治疗银屑病可能通过影响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过程的正负调控、对脂多糖的反应、蛋白质磷酸化等生物过程发挥作用。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MAPK和白细胞介素-17(IL-17) 等信号通路是车前草治疗银屑病的重要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车前草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高车前素、黄芩苷、木犀草素与核心靶点TP53、AKT1、MAPK1、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1 (HSP90AA1)、肿瘤坏死因子(TNF) 具有较高的亲和力。结论:车前草中的绿原酸、高车前素、黄芩苷和木犀草素等成分可能通过TP53、AKT1、MAPK1等多靶点调控PI3K-AKT、MAPK、IL-17等信号通路,进而影响银屑病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生理过程,发挥治疗银屑病的作用。

    • 凉血解毒透邪法调节皮肤常驻记忆性T 细胞缓解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25, 57(2):166-175.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复发;凉血活血、解毒透邪法;组织常驻记忆T细胞;Balb/C小鼠
      摘要 (31)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凉血解毒透邪法(银屑灵方) 对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症状的影响及其对皮肤常驻记忆性T细胞(TRM) 的影响。方法:选择72只SPF级Balb/C小鼠,体质量18~22 g,雄性,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发模型组,复发模型组、阳性药组(甲氨蝶呤,0.3 mg·kg-1·d-1)、银屑灵方低、高剂量组(生药23.5 g·kg-1·d-1,47.0 g·kg-1·d-1),共6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 ,其它小鼠裸背处涂抹5%咪喹莫特乳膏(IMQ) 50 mg,每天1次,连续7 d。放置不作处理,为银屑病缓解期模型。4周后进行2次造模(复发造模),除了正常对照组和单发模型组以外,其余小鼠背部涂抹5% IMQ 50 mg,每天1次,连续5 d。给药:给药时间为首次造模期间和造模后2周。在2次造模的第3天,对各组小鼠皮损进行了第1次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 评分;在2次造模的第5天,再次对各组小鼠皮损进行了PASI评分;并处死动物,对小鼠体质量丢失量、脾脏指数进行分析。采用HE染色,在显微镜下评价黏膜病理损伤指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小鼠皮损的PCNA蛋白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qPCR检测银屑病相关炎症因子mRN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皮损区TRM细胞数量的变化,并用荧光定量qPCR检测TRM细胞产生与存活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RM细胞表型和存活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复发模型组比较,银屑灵方能够缓解银屑病复发模型小鼠皮损外观症状,抑制体质量丢失和表皮增厚;减低皮损处白细胞介素(IL) 17、IL23、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mRNA 的表达和皮肤PCNA 蛋白的表达。银屑灵方能够减少银屑病小鼠缓解期皮损区表型为CD3+TCRγδ+CD8+CD103+的TRM细胞数量;并能抑制皮损区IL7、IL15、BCL6和PRDM1 mRNA的表达水平及STAT5磷酸化水平。结论:银屑灵方有效减缓银屑病复发小鼠的皮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RM形成的转录因子水平、调控TRM存活与增殖的信号STAT5通路及下游信号分子IL7、IL15的表达,减少缓解期原皮损区TRM细胞数量,达到改善银屑病复发的效果。

    • 凉血消风汤对HaCaT 细胞中组蛋白H4 乙酰化及其相关酶的干预机制研究

      2025, 57(5):201-208.

      关键词:银屑病;凉血消风汤;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乙酰化酶P300;去乙酰化酶sirtuin 3;去乙酰化酶sirtuin 5
      摘要 (20)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凉血消风汤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HaCaT) 中组蛋白H4乙酰化(Acetyl-HistoneH4) 及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1 (HAT1)、乙酰化转移酶P300、去乙酰化酶sirtuin (SIRT) 3、SIRT5的干预作用,进而探讨乙酰化修饰参与银屑病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凉血消风汤对HaCa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设立HaCaT细胞空白对照组,凉血消风汤组(中药高、中、低浓度组)、雷公藤组、姜黄素组。用蛋白质印迹检测HaCaT细胞加药前后Acetyl-Histone H4及其相关酶HAT1、P300、SIRT3、SIRT5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相关酶HAT1、P300、SIRT3、SIRT5 mRNA的表达。结果:根据MTT检测结果,凉血消风汤分别选2、1、0.25 ng/mL作为中药高、中、低浓度组的给药剂量,雷公藤组为2.5 μg/mL,姜黄素组为5 μmol/L。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雷公藤组及中药高、中浓度组中Acetyl-Histone H4、HAT1、P300、SIRT3的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SIRT5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雷公藤组、中药高浓度组中HAT1、P300、SIRT3 的mRNA 表达增加, SIRT5 mRNA 表达降低(P<0.05); 中药中浓度组中HAT1、P300 mRNA表达增加(P<0.05),SIRT5 mRNA表达降低(P<0.05);中药低浓度组中SIRT5 mRNA表达降低(P<0.05);姜黄素组HAT1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凉血消风汤可以上调HaCaT细胞中Acetyl-Histone H4、乙酰化酶HAT1、P300及去乙酰化酶SIRT3的表达水平,下调SIRT5的表达水平,推测凉血消风汤可能是通过调控组蛋白乙酰化及相关酶来治疗银屑病,乙酰化内稳态改变可能是银屑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 犀角地黄汤加味联合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治疗中重度银屑病临床研究

      2024, 56(6):18-22.

      关键词:银屑病;中重度;血热证;犀角地黄汤;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生活质量;炎症因子
      摘要 (171)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加味联合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治疗中重度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 例中重度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 例。2 组均剔除2 例,最终纳入研究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2 组均治疗2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指数(PASI)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PASI、DLQI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PASI、DLQ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血清IL-6、IL-17A、IL-23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6.67%、对照组3.33%,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基础上加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中重度银屑病血热证,可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抑制炎症反应,且安全性好。

    • 雷公藤多苷片辅助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临床研究

      2024, 56(17):93-97.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雷公藤多苷片;皮肤屏障功能;炎症因子;生活质量
      摘要 (140)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辅助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血热证银屑病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 全身照射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量表(PASI) 评分、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 评分、皮肤屏障功能、炎性因子,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73.17%(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ASI、DL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PASI、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较治疗前增高,经表皮水分丢失率(TEWL) 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角质层含水量、皮脂含量高于对照组,TEWL 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血清TNF-α、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辅助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疗效更佳,能降低皮损严重程度与炎症反应、调节皮肤屏障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取穴规律

      2024, 56(6):105-111.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成人;针灸;数据挖掘;取穴规律
      摘要 (71)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2 年1 月—2022 年1 月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临床文献数据库,分析其选穴特点,运用SPSS Statistic26.0 及SPSS Modeler14.0 等数据挖掘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1 篇临床研究文献,收集穴位处方112 张,涉及腧穴73 个,治疗方式排名前3 位的是针刺、火针、刺络拔罐,使用频次排名前5 位的腧穴为肺俞、膈俞、曲池、血海、肝俞,特定穴以背俞穴使用频次最高,使用频次排名前3 位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及手阳明大肠经。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两连线关联群是肺俞-脾俞,三连线关联群是曲池-三阴交-血海,四连线关联群是肺俞-肾俞-脾俞-肝俞。对使用频次≥5 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可将腧穴分为3 类。第一类为阿是穴。第二类可分为2 组,百会、外关、委中为一组,心俞、肺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为一组。第三类可分为2 组,阴陵泉为一组,其余穴位为一组(包括曲池、三阴交、血海等)。结论: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常使用针刺、火针、刺络拔罐等方法,取穴以背俞穴为主结合传统治疗皮肤病的穴组,穴位主要来自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等,可为临床使用针灸治疗成人寻常型银屑病提供参考。

    • 莪仙化斑汤联合阿达木单抗治疗斑块型银屑病临床研究

      2024, 56(9):145-149.

      关键词:斑块型银屑病;莪仙化斑汤;阿达木单抗;皮肤屏障功能;血清人β-防御素-2;
      摘要 (44)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莪仙化斑汤联合阿达木单抗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经表皮水分丢失情况、血清人β-防御素-2(hBD-2) 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43例,治疗期间2组各脱落2例,最终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莪仙化斑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皮肤屏障功能相关指标值、血清hBD-2 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73.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红斑、鳞屑、瘙痒、面积及浸润症状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2组皮质含量、角质层水分含量均较治疗前提升(P<0.05),经表皮水分丢失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皮质含量、角质层水分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表皮水分丢失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hBD-2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血清hBD-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莪仙化斑汤联合阿达木单抗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瘙痒程度,减小银屑病面积,提高生活质量。

    • 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辨治思考

      2024, 56(6):166-169.

      关键词:银屑病;血热型;辨证论治;风热蕴毒入血;肝经郁热入血;解毒凉血;疏肝解郁
      摘要 (100)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在审证求机的中医思维指导下,发现血热型寻常性银屑病的“血热”只是表象,其背后隐藏着不同的病因病机,风热蕴毒入血、肝经郁热入血是其主要的两种证候,故确立以解毒和疏肝解郁治本、以清热凉血治标的总原则,可选翘根犀角地黄汤解毒凉血、丹栀逍遥散疏肝解郁,随证治之。

    • 李树君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介绍

      2024, 56(24):215-218.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血热内蕴;辨证用药;李树君
      摘要 (28)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介绍李树君主任医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经验。李树君认为寻常型银屑病的基本病机是血热内蕴,且贯穿病程始终,故将其基本病证分为血热和血燥两种证型,同时主张有侧重地运用从血辨证、从卫气营血辨证、从脏腑辨证、从经络辨证,治疗上重视调脾胃、护阴液、调冲任,辨证用药,并借鉴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成果针对性用药。

    • 运用卫气营血理论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医案1 则

      2024, 56(14):236-238.

      关键词:寻常型银屑病;病因病机;卫气营血;医案;李正富
      摘要 (56)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正文:李正富老师是首届全国名中医范永升教授传承弟子,长期致力于风湿免疫病的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及独到的见解。现整理李正富老师运用纯中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医案1则。……

    上一页123456
    共6页58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