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55(9):59-63.
摘要: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比较2 组中医证候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血清胃肠激素及肠道菌群水平,并评估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CQOLI-74 评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CQOLI-74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TL、CCK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GRP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肠杆菌、肠球菌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肠杆菌、肠球菌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重叠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2022, 54(24):28-32.
摘要:目的:观察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 重叠功能性消化不良(FD) 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86 例D-IBS 重叠FD 肝郁脾虚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 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2 组均治疗4 周。比较2 组治疗前后症状、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焦虑自评量表(SAS) 及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分,评估2 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 组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早饱、嗳气、纳差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早饱、嗳气、纳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5.35%,高于对照组76.74% (P<0.05)。治疗后,2 组烦躁不安、挑食、躯体意念、社会功能、行为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烦躁不安、挑食、躯体意念、社会功能、行为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SAS、SD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SAS、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D-IBS 重叠FD 肝郁脾虚证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2021, 53(15):185-187.
摘要:基于络病理论,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被认为归属络病范畴。笔者试从络病理论辨识CAG 的微观病理变化,提出CAG 络气郁(虚) 滞-痰瘀阻络(或湿毒滞络) -络阻成积的病机演变过程及孙络瘀阻的基本病理环节两大假说;并结合宏观辨证提出“一辨通散,二辨温凉;治气和络,贯穿始终;宏微互参,和法为先”的三大临证心得,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2021, 53(5):216-217.
摘要:正文:角药,是在中医学基础理论指导下,基于中药气味、性能、归经、七情等配伍原则,通过辨证论治,采用相互促进、相反相成等作用的三味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的方药组合模式[1]。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省名中医马伟明主任中医师认为,角药是介于中药和方剂之间的单元结构,三味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引经等方面类似或不同,产生的功效亦类似或不同,可形成以下3 种效应:三味中药功效类似,互联成面,叠加疗效;三味中药功效相反,互为掣肘,相制提效;三味中药功效无关,互成犄角,激发新效。通过3 种中药的合理巧妙配伍,获得变化无穷的功效,有三生万物之妙,现举隅如下。
2021, 53(11):222-226.
摘要:收集及选取马伟明主任中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首诊医案,并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组方规律,根据中医症状,提取其相关药物,探讨马伟明主任中医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组方用药及随症加减规律,阐述其临证经验。结果共纳入348 个医案,通过“方剂分析”明确常用药物为姜半夏、炒黄连、香茶菜、玫瑰花、大血藤、蛇六谷等6 个;通过“医案分析”明确前10 位中医症状为胃脘痞胀、胃脘痛、口苦口臭、呃逆、恶心呕吐、大便黏滞不爽、嗳气、身倦困重、反酸、胃脘灼热。根据“中医症状”分别提取其相关“方剂”进行“症-药”分析,得出随症加减的方药变化规律。可见,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可展现马伟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病证结合,辨证除症”的个体化诊疗模式。
2020, 52(1):190-191.
摘要:正文:马伟明主任中医师为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30余年,认为中医诊疗成功与否在于对“证”的把握准确与否,“证”即病机也。每种疾病、每位患者,“证”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动态变化的,将如何掌握?马老师认为,始终把握“基本病机”为临床诊治的主线;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病程,动态掌握“阶段病机”;谨守望闻问切,精细梳理“兼夹病机”,设法挖掘“潜伏病机”。在此病机理论基础上,马老师结合丹溪“六郁”理论认为,“郁”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基本病机;“六郁相因为病”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之阶段病机,创分阶段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模式,具体如下。……
2019, 51(4):317-319.
摘要:简版:正文:灼口综合征(Buming mouth syndrome,BMS)是一种以舌、口腔黏膜长期反复烧灼样疼痛为主要症状,无明确实验室阳性指征,组织病理亦无特异性改变的疾病[1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