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55(21):165-171.
摘要:目的:观察揿针疗法联合经颅磁刺激与常规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 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A 组78 例、B 组60 例和C组64 例。3 组均采用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常规疗法,A 组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B 组联合揿针疗法治疗,C组联合经颅磁刺激与揿针疗法治疗,3 组均治疗4 周。比较3 组治疗前、治疗4 周后的面神经功能分级(MHBN) 情况、面神经残疾指数(FDI) 评分、临床面部评价量表(FaCE) 评分及患侧的瞬目反射R1、R2、R2出波率、瞬目反射异常率。结果:治疗后,3 组MHBN 数据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的面神经功能优于A 组和B 组(P<0.05),A 组、B 组MHBN 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躯体功能评分、社会生活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躯体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社会生活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躯体功能评分均高于A 组和B 组,社会生活功能评分均低于A 组和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躯体功能评分高于A 组,社会生活功能评分低于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FaCE 面部运动、面部感觉、口腔功能、眼睛感觉、泪液分泌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面部运动、面部感觉、口腔功能、眼睛感觉、泪液分泌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 组以上5 项评分均高于A和B 组(P<0.05),A 组的各项评分与B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患侧瞬目反射R1 出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患侧瞬目反射R2、R2出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患侧瞬目反射R1、R2、R2出波率均高于治疗前(P<0.05)。C 组患侧瞬目反射R2、R2出波率均高于A 组和B 组(P<0.05)。A 组的患侧瞬目反射R2、R2出波率与B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患侧瞬目反射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组患侧瞬目反射异常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C 组患侧瞬目反射异常率均低于A 组和B 组(P<0.05)。A 组的患侧瞬目反射异常率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揿针疗法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减轻面神经损伤程度,改善面部功能和神经兴奋的传导,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治疗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