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56(24):41-45.
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心肌酶谱、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6月宁波市康复医院收治的82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2组,每组41例。观察组给予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2组均持续给药5周,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 ]、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内皮素-1(ET-1)],以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的变化;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CK、CK-MB、LDH、α-HBDH水平均降低,观察组CK、CK-MB、LDH、α-HBD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SOD、T-AOC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 MDA、ET-1、FGF21、hs-CRP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观察组SOD、T-AOC均高于对照组,MDA、ET-1、FGF21、hs-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头痛头胀、头晕、皮疹、胃部不适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疗效良好,能降低心肌酶,减少氧化应激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2024, 56(8):57-62.
摘要: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血宁组和对照组各54例,其中舒血宁组剔除1例,对照组剔除3例,最终纳入研究舒血宁组53例、对照组5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舒血宁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心肌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磷酸肌酸激酶(CK) ]水平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 ]水平,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经秩和检验,舒血宁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舒血宁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LDH、CK-MB、CK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舒血宁组血清LDH、CK-MB、CK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E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血清NO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舒血宁组血清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NO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舒血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基础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血瘀阻证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肌损伤。
2023, 55(21):29-33.
摘要: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心血瘀阻证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4 例心血瘀阻证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联合组各57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联合组给予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 组治疗前后24 h 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发生次数、ST 段下移幅度、R-R 间期的标准差(SDNN)、R-R 间期差值的均方平方根(RMSSD)]、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 和血小板活化功能指标[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比较2 组心电图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 组室性早搏发生次数均减少,ST 段下移幅度、SDNN 和RMSSD 均减少(P<0.05),且联合组少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心电图总有效率89.47%,高于对照组66.67% (P<0.05)。治疗后,2 组GMP-140 水平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NO、VEGF 水平均升高(P<0.05),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2 组ET 水平均降低(P<0.05),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可改善心电图指标,降低GMP-140 水平,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2023, 55(4):30-33.
摘要:目的:观察桃仁红花煎治疗心血瘀阻证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心血瘀阻证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2 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 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桃仁红花煎内服。2 组疗程均为8 周。比较2 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排血量(CO)] 水平、心血瘀阻证证候评分及总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75.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LVEF、CO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LVESD 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以上心功能指标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胸刺痛、胸闷、心悸、唇舌紫暗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上述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桃仁红花煎可进一步改善心血瘀阻证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心功能和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
2021, 53(18):175-178.
摘要:目的:观察在现代医学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沐足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22 例稳定型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 例。2 组均采取常规干预措施,观察组加予穴位贴敷及中药沐足。2 组均连续治疗4 周。记录2 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治疗前、治疗4 周后评定心血瘀阻证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 ]。比较2 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 周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8.36%,高于对照组的86.89% (P<0.05)。2 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减少或缩短(P<0.01),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1)。2 组胸痛、心痛如刺固定、唇舌紫暗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观察组3 项症状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 组SAQ 心绞痛发作、活动受限度、心绞痛稳定状态、治疗满意度、疾病认识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观察组5 项指标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干预措施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联合中药沐足治疗胸痹心痛心血瘀阻证疗效明显,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绞痛与相关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2021, 53(3):187-190.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丹参饮离子导入联合常规医护措施治疗稳定型心绞痛(SAP) 心血瘀阻证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4 例心血瘀阻型SAP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 例。2 组患者均根据自身情况服用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硝酸甘油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并施予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生活饮食护理和用药护理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加味丹参饮离子导入治疗。2 组疗程均为14 d。记录治疗前、治疗14 d 后2 组患者1 周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检测心电图,评定心血瘀阻证评分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 评分。结果:治疗14 d 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 组1 周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较治疗前减少或缩短(P<0.01)。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少/短于对照组(P<0.01)。2 组心血瘀阻证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SAQ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心血瘀阻证评分低于对照组、SAQ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医护措施基础上加用加味丹参饮离子导入治疗心血瘀阻型SAP,可进一步控制心绞痛的发作,减少心肌缺血,改善生活质量。
2020, 52(3):52-54.
摘要:简版:目的:观察冠心宁片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及对血脂水平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痛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冠心宁片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MCP-1)、心绞痛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临床疗效。……
2019, 51(6):294-297.
摘要:简版;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SA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4例SAP心血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2组均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富马酸比索洛尔片,硝酸甘油片必要时舌下含服,同时给予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的措施。观察组加用宣痹逐瘀贴贴敷心俞、内关或膻中、至阳。……
2017, 49(2):23-25.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2例心血瘀阻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益气活血通脉汤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观察。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65%,对照组为82.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TC、TG、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各指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益气活血通脉汤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病情。
2017, 49(2):29-31.
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将70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6例,2组均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2组均观察治疗8周。检测患者内皮素(ET)、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水平。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血清ET、v WF和GMP-140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ET、v WF和GMP-14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具有较强的抑制血小板活化、抑制炎症因子释放、改善血栓前状态的作用,可能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预后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