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补阳还五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2018, 50(8):50-52.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中西医结合疗法;补阳还五汤;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袁(ADL)
      摘要 (813)HTML (0)PDF 487.68 K (945)收藏

      摘要:简版: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加服补阳还五汤,2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ADL评分均较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疗效良好。

    • 中药辨证施治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

      2018, 50(5):147-150.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辨证施治;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苓汤;瓜蒌红花甘草汤;柴胡疏肝散;加巴喷丁;止痛药物次数
      摘要 (1140)HTML (0)PDF 649.43 K (2166)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施治联合加巴喷丁胶囊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加中药辨证施治;观察和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改善情况,应用止痛药物次数、加巴喷丁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VAS评分更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应用止痛药物次数及加巴喷丁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总数是24例,占68.57%;对照组不良反应总数是28例,占80.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头晕、嗜睡、步态不稳例数少于对照组,腹痛、腹泻例数多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施治联合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可以明显改善疼痛症状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止痛药物及加巴喷丁的应用。

    • 清热活血醒脑开窍法治疗进展性脑梗死临床观

      2013, 45(12):40-42.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 清热活血 醒脑开窍 中西医结合疗法
      摘要 (776)HTML (0)PDF 336.44 K (962)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活血醒脑开窍法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采用西医常规内科治疗方法,治疗组加清热活血醒脑开窍法中医治疗(大黄粉、水蛭胶囊、清开灵注射液),对照组不加任何中医治疗。评估治疗前、第7天、第14天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ADL)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间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治疗第7天与第14天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第7天和第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虽有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远高于对照组的71.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第14天ADL情况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颅内出血及其他内脏出血。对照组出现腹壁注射部位皮下瘀斑4例,治疗组出现3例,未经特殊处理,停药后自行消退。治疗组3例出现腹痛、腹泻,经大黄粉减量或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所有病例未影响用药。结论:清热活血醒脑开窍法中药治疗进展性脑梗死能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提高ADL,降低致残率,明显提高临床疗效,而未见不良反应增加。 还

    上一页1下一页
    共1页3条记录 跳转到GO
出版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