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25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芍药甘草汤穴位贴敷联合腺苷钴胺治疗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2025, 57(7):56-60.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芍药甘草汤;穴位贴敷;腺苷钴胺;血液流变学;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摘要 (13)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穴位贴敷联合腺苷钴胺治疗阴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11月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82例阴虚血瘀型DP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接受芍药甘草汤穴位贴敷联合腺苷钴胺肌肉注射治疗,对照组接受腺苷钴胺肌肉注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和血小板黏附率) 指标及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正中和腓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 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肢体麻木、腿足挛急、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梦多等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和血小板黏附率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和腓神经SNCV、MNCV均加快(P<0.05),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穴位贴敷联合腺苷钴胺肌肉注射有利于改善阴虚血瘀型DPN患者手足畏寒等中医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 温阳散寒消痹外洗方联合西洛他唑治疗阳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2025, 57(3):68-72.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寒凝证;温阳散寒消痹外洗方;西洛他唑;神经传导速度;动脉血流速度
      摘要 (25)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温阳散寒消痹外洗方联合西洛他唑治疗阳虚寒凝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年1月—2024年2月临海市中医院收治的104例阳虚寒凝型DP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西洛他唑口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温阳散寒消痹外洗方足浴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神经病变量表(TCSS) 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动脉血流速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8%(46/49),高于对照组79.59%(9/49)(P<0.05);2组肢体麻木不仁、肢末冷痛、畏寒怕凉、腰膝酸冷、神疲乏力、倦怠懒言积分及T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肢上述6项中医证候积分及T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胫后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及双侧腘、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P<0.05),研究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胫后神经的SCV、MCV及双侧腘、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散寒消痹外洗方联合西洛他唑可进一步改善阳虚寒凝型DPN患者的临床症状,加快神经传导速度和下肢动脉血流速度,疗效较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柴胡桂枝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2024, 56(18):13-17.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阻络型;柴胡桂枝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神经传导速度
      摘要 (73)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痰瘀阻络型DPN患者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柴胡桂枝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30 d。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震动感觉阈值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感觉阈值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NCV、SNCV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柴胡桂枝汤、当归芍药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减治疗痰瘀阻络型DPN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感觉异常,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及中医证候。

    • 补阳还五汤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坐骨神经痛临床研究

      2024, 56(24):25-29.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补阳还五汤;小针刀;腰椎牵引;神经传导速度
      摘要 (36)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LDH) 合并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LDH合并坐骨神经痛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2组均实施腰椎牵引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小针刀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腓肠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HCT)]、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 评分及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 评分,评定2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82.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胫神经MCV、腓肠神经SCV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试验组2项指标水平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浆黏度、HC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2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JO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试验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小针刀治疗LDH合并坐骨神经疗效较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缓解疼痛,显著提高腰椎功能。

    • 二合汤辅助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2024, 56(20):65-69.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痰瘀阻络证;二合汤;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炎症因子
      摘要 (35)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二合汤辅助西医常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痰瘀阻络证DPN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4例,期间治疗组剔除1例,对照组剔除2例。对照组给予降糖降脂、静脉注射甲钴胺注射液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二合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估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 ]、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 ]及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 ]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为80.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FBG、P2hBG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2 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SNCV、MNCV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RP、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合汤辅助西医常规治疗痰瘀阻络证DPN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血糖水平,提高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 通络活血方联合循经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2024, 56(21):169-173.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通络活血方;循经按摩;腰椎功能;神经传导速度
      摘要 (32)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通络活血方联合循经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选取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循经按摩,联合组接受通络活血方联合循经按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 评分、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 评分、下肢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78.85%,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VA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中医症状积分、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JOA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JOA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提升(P<0.05),联合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络活血方联合循经按摩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疼痛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和生活质量。

    • 培元固本通痹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

      2024, 56(20):174-178.

      关键词:化疗;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证;培元固本通痹方;甲钴胺;神经传导速度;下肢动脉血流速度
      摘要 (31)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培元固本通痹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化疗所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 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CIPN气虚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给予培元固本通痹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2组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周围神经毒性分级、下肢神经传导速度、下肢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80%,高于对照组73.47%(P<0.05)。治疗后,2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周围神经毒性分级、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及下肢腘动脉、股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P<0.05),且治疗组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MCV、SCV及下肢腘动脉、股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元固本通痹方联合甲钴胺片治疗CIPN气虚血瘀证疗效确切,能够减轻患者周围神经损伤,加快下肢神经传导速度及下肢动脉血流速度。

    • 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2023, 55(2):81-84.

      关键词: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参芪降糖颗粒;硫辛酸注射液;神经传导速度
      摘要 (178)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 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的疗效。方法:选取90 例DP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 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硫辛酸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 组均连续治疗4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P2hBG), 以及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 组FBG、P2hBG、HbA1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FBG、P2hBG、HbA1c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3 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胫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SNC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胫神经、腓总神经的MNCV、SNCV 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参芪降糖颗粒辅助治疗2 型DPN,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和周围神经病变,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健脾益气通络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2023, 55(11):123-128.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健脾益气通络法;穴位注射;神经修复;内皮细胞;神经传导速度
      摘要 (60)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益气通络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 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通络法治疗。评价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91.00%(P<0.05)。治疗后,2 组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 (ESM-1) 含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γ-GGT、AGEs、HMGB1、vWF、ESM-1 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2 组脂氧素A4(LXA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γ-氨基丁酸(γ-GABA)、神经生长因子(NGF)、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 含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LXA4、SOD、γ-GABA、NGF、PD-ECG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正中神经以及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正中神经以及腓总神经MCV、SCV 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 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TC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 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 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GQOLI-74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益气通络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降低AGEs、HMGB1 水平,减少炎症及氧化应激损伤,促进神经修复,改善内皮细胞相关因子水平,减少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缓解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针刺联合高压氧、红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

      2022, 54(6):169-172.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针刺;高压氧;红外线照射;神经传导速度;炎症因子;同型半胱氨酸
      摘要 (127)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高压氧、红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 例DPN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 例。对照组采用高压氧、红外线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高压氧、红外线照射治疗,2 组均治疗3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比较2 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血清炎症因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9.17%(P<0.05)。治疗后,2 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观察组正中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白细胞介素(IL) -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及血浆Hcy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IL-1β、IL-6、TNF-α 及血浆Hcy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高压氧、红外线照射治疗DPN 临床疗效较好,可提高患者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血浆Hcy 水平。

    上一页123
    共3页25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