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56(11):85-89.
摘要:目的:观察宫外孕Ⅱ号方加味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异位妊娠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宫外孕Ⅱ号方加味治疗,治疗2周。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症状改善时间,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 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卵泡刺激素(FSH) 水平,运用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 评价2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78.57%(P<0.05)。观察组包块消失、阴道出血停止、腹痛消失、HCG恢复至正常时间均分别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HCG、P、PAPP-A、FSH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HCG、P、PAPP-A、FS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8%,低于对照组16.67%(P<0.05)。结论:宫外孕Ⅱ号方加味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理想,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调节血清激素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2023, 55(20):89-93.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玄驹胶囊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 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 例RA 肾阳虚证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 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来氟米特片、甲氨蝶呤片) 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2 组均治疗3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性(DAS28) 评分,血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 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8.33%,高于对照组73.33%(P<0.05)。2 组关节冷痛而肿、关节屈伸不利、晨僵、腰膝酸软、下肢浮肿、夜尿频多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上述6 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VAS、DAS28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VAS、DAS28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血清抗-CCP、ESR、RF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抗-CCP、ESR、RF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玄驹胶囊联合西药治疗RA 肾阳虚证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可降低血清抗-CCP、ESR、RF 水平,缓解关节炎症,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
2023, 55(12):126-129.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揿针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 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阴陵泉、阳陵泉、阿是穴进行揿针治疗。2 组疗程均为8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与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治疗4 周,观察组总缓解率为84.0%,对照组为6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观察组总缓解率为96.0%,对照组为7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2 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休息痛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4 周减少(P<0.05);且观察组相同时间点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 周,2 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 水平均较治疗前及治疗4 周降低(P<0.05);且观察组相同时间点ESR、CRP、RF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揿针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
2022, 54(21):126-129.
摘要:目的:观察宫外孕中药方治疗未破损期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 例异位妊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6 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宫外孕中药方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情况,并比较2 组治疗前后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水平。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4 d、7 d、14 d 后2 组血β-HCG 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4 d、7 d、14 d 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同期血β-HCG 水平均较低(P<0.05)。研究组腹痛、阴道出血、妊娠包块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44%,高于对照组75.00%(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30.55%(P<0.05)。结论:宫外孕中药方治疗未破损期异位妊娠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β-HCG 水平,有利于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1, 53(6):62-66.
摘要:目的:观察清热蠲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34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热蠲痹汤治疗。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统计中医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α1 酸性糖蛋白(α1-AGP)、肿瘤坏死因子配体相关分子-1(TL1A)、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IL-1) 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04%,对照组为76.1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晨僵及口渴汗出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晨僵及口渴汗出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α1-AGP、TL1A、CRP、IL-17、IL-1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α1-AGP、TL1A、CRP、IL-17、IL-1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α1-AGP、TL1A、CRP、IL-17、IL-1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8%,对照组为7.46%,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蠲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α1-AGP、TL1A 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2020, 52(16):41-43.
摘要:目的:观察犀角地黄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表层巩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房水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表层巩膜炎患者104 例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52 例(52 眼) 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甲氨喋呤片,观察组52 例(52 眼)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犀角地黄汤;观察2 组患者临床疗效、眼压及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房水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含量,随访1 年记录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31%,对照组为73.08%,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房水TNF-α、IL-1β 及IL-6 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5.77%,对照组为7.69%,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 年,复发率观察组为19.23%,对照组为38.46%,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犀角地黄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表层巩膜炎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房水炎症因子水平,降低复发率。
2020, 52(12):60-63.
摘要:目的:观察附桂骨痛胶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规治疗,即以甲氨蝶呤为主要药物。观察组则服用附桂骨痛胶囊,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同时评估血清白细胞介素-1 (IL-1)、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红细胞沉降率(ESR) 和C-反应蛋白(CRP) 水平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5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减轻、缓解好转(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比对照组治疗后效果更显著(P<0.05)。2组治疗前ESR、CRP、IL-1、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均较前显著下降,观察组治疗后炎症因子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发生3 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9 例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附桂骨痛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有较好的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体内炎性水平,有助于患者康复。
2020, 52(12):104-106.
摘要:目的:观察少腹逐瘀颗粒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异位妊娠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少腹逐瘀颗粒联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对照1组给予少腹逐瘀颗粒联合活血化瘀汤治疗,对照2组单纯给予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比较各组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值、包块面积变化情况,治疗后患者血β-HCG转阴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1组为82.0%,对照2组为82.0%,治疗组与对照1 组、对照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 组与对照2 组疗效相当(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β-HCG降低≥15%比率、包块面积缩小≥30%比率明显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β-HCG转阴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对照1组、对照2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组为20.0%,对照1 组为12.0%,对照2 组为36.0%,治疗组、对照1 组与对照组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少腹逐瘀颗粒配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有一定的增效减毒作用。
2020, 52(7):106-109.
摘要:目的:探讨宫外孕方联合甲氨蝶呤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肌酸激酶(CK)、孕酮(P) 水平及盆腔部包块影响。方法:将134例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67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6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宫外孕方。随访2年,观察临床疗效、盆腔包块、血清因子、输卵管通畅度及宫内受孕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92.54%,对照组治愈7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包块直径及血清因子较前改善(P<0.05);观察组包块直径、血清CK、β-HCG含量较对照组下降,血清P含量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治愈患者通畅率为90.32%,对照组为73.5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2年,观察组患者宫内妊娠时间、自然流产、再次异位妊娠及继发性不孕比例低于对照组,足月分娩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外孕方联合甲氨蝶呤对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患者疗效理想,可加速其症状消退,改善患者输卵管与生殖功能。
2019, 51(9):157-160.
摘要:简版:[摘要]目的:探讨异位方联合单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安全性及对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HCG)消退时间的影响。方法:纳入87例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与研究组(44例)。对照组给予单剂量甲氨蝶呤治疗,研究组给予异位方联合单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比较2组治疗成功率、腹痛消失时间、包块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血清3-HCG水平变化情况及其消退时间,治疗前、治疗7天后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