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肠同调”治法在常见脾胃病中的运用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R2-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820108033,81774066)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正文:1977 年,乔治·恩格尔教授基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局限性,提出了一个新的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得到广泛重视和认可,此与中医“整体观”理论不谋而合。在此背景下,我们对于脾胃病的认识逐渐多维度化,例如,《罗马IV:功能性胃肠病》[2] 中将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FGIDs)定义为“肠-脑互动紊乱”,并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魏玮教授长期从事中医药防治脾胃病研究,对常见脾胃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魏玮教授以中医整体观为宗旨,以多年的临床实践和机制研究为基础,结合常见脾胃病的最新认识和治疗现状,提出“脑肠同调”的治疗思路,以此指导常见脾胃病的整体治疗。同时我们发现,脾胃病的中西医相关研究也符合“脑肠同调”治法的理论内涵,可进一步证明“脑肠同调”治法的科学性。现将“脑肠同调”治法的理论内涵及相关临床运用作一梳理,为常见脾胃病的多维度治疗提供参考。……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独思静,毛心勇,刘倩,杨洋,苏晓兰,王欣,魏玮.“脑肠同调”治法在常见脾胃病中的运用[J].新中医,2021,53(2):211-21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01-27
  • 出版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