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222.2
广东省中医药局科研项目(20172034,20181222)
正文:元·朱丹溪《格致余论·阳有余而阴不足论》中指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者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翁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1]首次明确提出“肝主疏泄”,指肝主肾精的排泄。随着后世医家对“肝主疏泄”理论的发展研究,“肝主疏泄”成为中医脏腑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由“肝主敷和”到“肝主疏泄”经历了后世的演化发展,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朱邦贤[2]、陆丽明[3]认为“敷和”比“疏泄”更能反映肝的基本性质和肝的生理;魏睦森[4]则认为“肝主疏泄”合乎《黄帝内经》中肝的本质。关于的肝的基本性质和生理功能,笔者基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来探讨肝的生理特点。……
汪学军,杨水泉,李敏瑶,赵昌林.基于《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探讨肝主敷和[J].新中医,2020,52(18):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