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中脾病候浅议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R2-52

基金项目:

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养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正文:《诸病源候论》为隋代巢元方的经典著作,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论述病源证候学专著,对中医学史和文献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周学海认为:“独隋·巢氏所辑《诸病源候论》见传于世,今日而欲考隋唐以前明医之论,独有此书而已耳。”《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内经》以下,自张机、王叔和、葛洪数家书外,此为最古。究其旨要,亦可云证治之津梁矣!”《诸病源候论》全书共50卷,分67门,1939论,临床涉及面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病证特点及病因病机[1],该书对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奠定了重要基础。历代医家多对该书的版本、段落进行考证,或结合临床、实验进行探究[2],而鲜有学者以脏腑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整理。五脏之中,脾为中州之官,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亦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运化、主统血,对饮食的受纳、津液代谢、统摄血液等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该书列专篇对脏腑病候全面分析,体现了中医脏腑辨证的核心思想。笔者通过探讨《诸病源候论》对脾胃病的辨证论治思想作初步探讨,总结其特点,以期对现代脾胃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所裨益。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成志俊.《诸病源候论》中脾病候浅议[J].新中医,2018,50(4):189-19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8-04-10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