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饮突在肾虚-内膜容受障碍大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变化
CSTR:
作者:
中图分类号:

R285.5

  • 摘要
  • | |
  • 访问统计
  • | |
  • 相似文献 [20]
  • |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建立肾虚-内膜容受障碍病证结合大鼠模型,动态观察胞饮突在大鼠不同生理阶段的表达。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40只。以羟基脲造肾虚证大鼠模型,比较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各动情周期及妊娠第1~4天内膜胞饮突表达及妊娠第1~4天雌孕激素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在动情期已经可以见到较明显的胞饮突样结构,未妊娠大鼠动情后期的胞饮突形态较动情期萎缩,有消退迹象,静止期大鼠胞饮突完全消退;妊娠大鼠妊娠第1天即可见到胞饮突表达,从胞饮突的数量、形态、分布上来看,均较动情期成熟,妊娠第2天胞饮突表达达到顶峰状态,即为成熟胞饮突,妊娠第3天开始,胞饮突即成将消退状态。模型组大鼠相同生理周期胞饮突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形态亦欠饱满,且其出现及消退的时间均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滞后。胞饮突表达最丰富为妊娠第2天,随后即成消退状态。妊娠后,与模型组比较,妊娠第1天和妊娠第3天,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含量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胚胎着床期可能为妊娠第2天;内膜胞饮突表达不良是肾虚证在子宫内膜局部的微观表现。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 布
引用本文

曹蕾,王颖,罗颂平,郜洁,赵颖.胞饮突在肾虚-内膜容受障碍大鼠子宫内膜的表达变化[J].新中医,2017,49(4):8-1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1412
  • 下载次数: 1250
  • HTML阅读次数: 0
  • 引用次数: 0
历史
  • 在线发布日期: 2017-04-21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