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57(11):1-6.
摘要: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5挖掘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自建库至 2024年10月31日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中医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5进行用药频次、性味 归经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98首,涉及中药243味。高频药物为菊花、当归、 茯苓、甘草、生地黄等;药性以寒、温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以肝经、肺经、脾经为主。聚类分 析获得5组合方。结论: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干眼症以滋补肝肾、清热明目、理气活血、健脾渗湿为 主,药物以当归芍药散、杞菊地黄丸为主,提示肺肝风热夹湿犯目、气滞血瘀是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主要 病机。
2025, 57(11):7-12.
摘要:目的: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整理并分析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关节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古今医 案云平台(V2.3.9) 医案库中中医药治疗风湿病关节痛的医案数据,对用药频次、药物性味归经、舌象脉象等 进行统计,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医案129个,涉及中药270味,高频药物 有桂枝、白芍、甘草、当归、黄芪、防风、薏苡仁、鸡血藤。药味以温、平为主;药性以甘、辛、苦为多;主 要归肝经。高频中药系统聚类分析聚为5组,第一组为薏苡仁、苍术;第二组为当归、黄芪;第三组为防风、 秦艽;第四组为白芍、甘草;第五组为桂枝、鸡血藤。药物关联分析得到鸡血藤与桂枝组合的置信度最高,白 芍与桂枝组合支持度最高。复杂网络分析得到白芍-桂枝、白芍-甘草的权重最大。结论:中医药治疗风湿病 关节痛以益气温经通痹为主,滋阴清热为辅,高频用药组成与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补血汤、桂枝汤、桂枝芍 药知母汤相类似。
2025, 57(11):12-12.
摘要:《新中医》是由广州中医药大学与中华中医药学会共同主办的中医药学术期刊,1969年创刊。标准刊 号:ISSN0256-7415,CN44-121/R,2020年由原月刊改为半月刊,期刊代号,国内:46-8,国外: SM186。根据国家的有关标准和科技期刊的编排规范,对来稿做出如下要求。一、征稿内容 实验研究、 网络药理学、用药规律、文献综述、经方古方、临床证治、肿瘤研究、针灸推拿、特色疗法、调研报告、 思路方法、名医传承、经典古籍、临证医案等。二、来稿要求 主题鲜明,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文字 精炼,内容真实,资料可靠,数据准确,数据比较应做统计学处理。三、来稿格式 参照本刊格式。四、 投稿方式 在线投稿。投稿时需同时上传单位投稿证明。网址:http://xzy.ijournal.cn。五、文责自负 作 者如有侵权行为,本刊不负连带责任。署名人的顺序由作者决定。依照《著作权法》,本刊对文稿有修改 权、删节权,修改稿未按时寄回视作自动撤稿。六、稿件采用需与编辑部签订论文著作权转让书,并 及时寄回《新中医》编辑部档案室。编辑部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2号广州中医药大 学办公楼。邮编:510006。电话:020-954129。
2025, 57(11):13-17.
摘要:目的:通过数据挖掘《重订通俗伤寒论》中治疗六经病的方剂,总结俞根初用药规律。方法:选 择《重订通俗伤寒论·六经方药》中六经病方剂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对药物进行频次、性味归经统计 及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中药内用方113首,其中鲜药处方40首;涉及药物217种,鲜药15味。高 频(≥10次) 药物21味,药物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主要归脾、胃、肺经。药物关 联程度最高的药对分别为甘草-大枣,大黄-枳实,甘草-干姜。聚类分析得到6类药物,分别对应六经证治。 结论:俞根初治疗六经病立法多样,用药轻灵,重视脾胃、长于化湿,六经用药,师古不泥。
2025, 57(11):18-23.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景岳全书》中治疗遗尿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景岳全书·杂 证谟》中治疗遗尿的方药组成,录入Microsoft Excel2021,建立中药数据集,进行频数分析,以及八阵方、功 效分类、四气、五味分析,应用SPSS Statistics24.0、SPSS Modeler18.0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 析。结果:共纳入有效方剂42首,涉及中药89味,中药总累计频次275次,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茯苓、附 子、熟地黄、炙甘草等,药味以甘、辛味为主,药性以温、平性为主,中药多归肾、脾经。关联规则得到 9个,包含人参-炙甘草、炙甘草-干姜等。聚类分析得到2首核心处方,分别为C1:炙甘草、人参、干姜、白 术、当归;C2:山茱萸、山药、肉桂、杜仲、附子、茯苓、补骨脂、肉苁蓉、鹿茸、菟丝子、熟地黄、五味 子、小茴香、韭菜子。结论:《景岳全书》认为遗尿的基本病机为脾肾虚寒,治法以温中散寒、温补肾阳为要, 而治疗原则为急固津液、缓补虚寒、阴阳并补、温助脾肾、先后天并补等。
2025, 57(11):24-31.
摘要:目的:分析三物黄芩汤异病同治盆腔炎与前列腺炎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 和分析平台TCMSP、HERB数据库、Pubchem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三物黄芩汤的主要活性 成分及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盆腔炎与前列腺炎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取药物与疾病的共同 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利用Cytoscape3.10.0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并获取关 键靶点。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 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 富集分析,构建有效成分-交集靶点-通路网络图,针对关键靶点及主要活性成分开展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从数据库中共筛选出三物黄芩汤58个有效成分以及427个作用靶点。与盆腔炎与前列腺炎进行交集分析后得到 交集靶点97个;利用Network Analyer插件筛选出槲皮素、β-谷甾醇等核心成分,蛋白激酶B1(AKT1)、B细 胞淋巴瘤因子2(BCL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 等核心靶点。GO功能共富集基因表达等811个 条目,KEGG共富集肿瘤坏死因子(TN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等96条通路。分子对接显示,关键 靶点(AKT1、BCL2、STAT3) 与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β-谷甾醇) 之间能自由结合,且槲皮素与STAT3结 合活性最强。结论:三物黄芩汤中槲皮素、β-谷甾醇素等成分作用于AKT1、BCL2、STAT3等靶点,调控肿瘤 坏死因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等发挥异病同治盆腔炎与前列腺炎的作用。
2025, 57(11):32-38.
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失笑散治疗消化性溃疡作用机制。方法:检索 TCMSP、HERB、SwissTargetPrediction等数据库获取失笑散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检索DrugBank、GeneCard、 OMIM等数据库获取消化性溃疡疾病对应的靶点;通过韦恩图得到两者共同作用靶点,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 用(PPI) 网络图,通过Metascape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和GO功能富集分析,借助 AutoDockTools进行可视化处理以及分子对接验证。结果:①筛选得到失笑散化学成分26个,对应靶点459个, 疾病靶点1 005个,潜在作用靶点127个,GO与KEGG富集分析得到1 831个条目,182条信号通路,可能涉及 磷代谢过程的正调控、受体复合体和蛋白激酶活性等多个生物进程,以及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 路和TNF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②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槲皮素、山奈酚、异佛尔酮、生育酚醌、坡模醇酸 等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TNF、IL6、AKT1、IL1B、PTGS2对接良好。结论:失笑散可通过多个靶点、多条通路 来缓解炎症反应,对消化性溃疡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2025, 57(11):39-47.
摘要: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黄连温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 的作用机制。方 法:运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 筛选黄连温胆汤的有 效成分和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RE疾病靶点;用微生信工具取中药与疾病的交集靶 点,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互作(PPI) 网络图;利用Cytoscape3.10.0软件可视化并筛选关 键靶点,构建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筛选主要活性成分;运用DAVID数据库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进行 基因本体(GO) 功能分析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 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Pymol等 软件对主要活性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获得黄连温胆汤活性成分128种,作用靶点970个,获得 RE疾病靶点1 294个。黄连温胆汤治疗RE的关键靶点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AKT1)、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 蛋白3(STAT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坏死因子(TNF) 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 等。主 要活性成分有柚皮素、槲皮素、橙皮素。GO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 987条、细胞组成(CC) 115条、 分子功能(MF) 209条,KEGG通路富集分析得到癌症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 /AKT信号通路、癌 症中的蛋白多糖及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性等174条通路;分子对接发现关键靶点(AKT1、STAT3、 EGFR、TNF、BCL2) 与主要活性成分(柚皮素、槲皮素、橙皮素) 之间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黄连温 胆汤通过柚皮素、槲皮素、橙皮素等成分作用于AKT1、STAT3、EGFR、TNF、BCL2等靶点,调控癌症通路、 PI3K-AKT信号通路、癌症中的蛋白多糖通路等治疗RE。
2025, 57(11):48-53.
摘要:目的:观察升陷汤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分水岭脑梗死(CWI) 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脑血流灌注、 血液黏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1月在宁海县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CWI患 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神经节苷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 基础上联合升陷汤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14天。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 表(NHISS) 评分及脑血流灌注指标[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液黏 度指标[血小板聚集率、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低切(NBL)、全血比黏度高切(NBH)]、神经功能指标[泛 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炎症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6(IL-6)] 水平,并评估2组临床 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96.30% (52/54),高于对照组90.74% (49/54)(P<0.05)。治疗后, 2 组CBV、CBF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MTT、血小 板聚集率、血浆比黏度、NBL、NBH、UCH-L1、GFAP、NSE、TNF-α、MMP-9、IL-6均下降(P<0.05),且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升陷汤联合神经节苷脂对CWI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灌注, 降低血液黏度,减轻神经功能受损,降低炎症反应。
2025, 57(11):54-58.
摘要: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联合推拿治疗儿童肝脾郁结型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 2023年4月—2024年3月于杭州市临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门诊治疗的80例肝脾郁结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 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推拿组和联合组各40例。推拿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联合组采用加味 四逆散内服联合推拿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评定腹痛评分、中医证候评分,记录腹痛缓解时间 和腹痛消失时间,测量最大肠系膜淋巴结的纵经、横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随访1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推拿组(P<0.05)。治疗7天后,2组腹痛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 疗14天后,2组腹痛积分均较治疗7天后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7天、14天后的腹痛积分均低于同期推 拿组(P<0.05)。联合组腹痛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均短于推拿组(P<0.05)。2组最大肠系膜淋巴结纵径值、 横径值及纵横径比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3项指标值均低于推拿组(P<0.05)。2组中医证候 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推拿组(P<0.05)。联合组复发率低于推拿 组(P<0.05)。结论:采用加味四逆散联合推拿治疗肝脾郁结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可加快腹痛的缓解、缩 短病程,缩小肿大的淋巴结,减少复发。
2025, 57(11):59-63.
摘要:目的:观察枇杷清肺饮加减联合长脉宽1 064 nm激光治疗酒渣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温州市 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酒渣鼻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长脉宽 1 064 nm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枇杷清肺饮加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好转时间、中 医证候评分、红斑评分、丘疹评分、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皮肤屏障指标及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 因子-α、白细胞介素-4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46/48),高于对照 组83.33%(40/48)(P<0.05)。观察组皮肤潮红好转时间、红斑变浅时间、毛细血管扩张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 组(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 照组(P<0.05)。治疗后,2组红斑评分、丘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较治疗前 升高(P<0.05);且观察组红斑评分、丘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 组(P<0.05)。治疗后,2组角质层水含量较治疗前上升,经皮水分丢失量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 组角质层水含量高于对照组,经皮水分丢失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 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枇杷清肺饮加减联合长脉宽1 064 nm激光可改善酒渣鼻患 者皮肤评分及皮肤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临床疗效显著。
2025, 57(11):64-68.
摘要:目的:观察麝香通心滴丸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 1月—2024年1月诸暨市中心医院内科收治的98例心力衰竭气虚血瘀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米沙坦组 和中药联合组各49例。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脱落病例,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进行治疗,中药联合组给予 麝香通心滴丸联合替米沙坦治疗,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左 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氧合指数(OI) 及血清血乳酸(LAC)、基质金属蛋白酶 -9 (MMP-9)、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 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中药联合组总有效率为 95.92%(47/49),高于替米沙坦组77.55%(38/49)(P<0.05)。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中药联合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替米沙坦组(P<0.05)。2组LVEF 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药联合组 LVEF高于替米沙坦组(P<0.05)。2组6MW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中药联合组6MWT长于替米沙坦 组(P<0.05)。2组OI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中药联合组OI高于替米沙坦组(P<0.05)。2组LAC水平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中药联合组LAC 低于替米沙坦组(P<0.05)。2 组血清MMP-9 水平、 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中药联合组MMP-9、NT-proBNP均低于替米沙坦组(P<0.05)。 结论:麝香通心滴丸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气虚血瘀型心力衰竭可提升疗效,改善心功能及呼吸功能,降低血乳酸 水平,改善组织血流灌注及心肌损伤,安全性高。
2025, 57(11):69-73.
摘要:目的:探讨辛麻颗粒联合无创机械通气(NIV) 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AECPHD) 痰 湿阻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9月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住院治疗的72例AECPHD痰 湿阻肺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2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NIV 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辛麻颗粒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动脉血气 分析[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占预计值的百分 比(FEV1pre%)、1 秒率(FEV1/用力肺活量(FVC))]、心功能[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心室心肌做 功(Tei) 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0.6% (29/36),高于对照组58.3% (21/36)(P<0.05)。 2 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PaO2水平 及FEV1pre%、FEV1/FVC 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PaO2 水平及FEV1pre%、FEV1/FVC 均高于对照 组(P<0.05)。2组PaCO2、PASP水平及右心室Tei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PaCO2、PASP水平 及右心室Te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麻颗粒联合NIV可缓解AECPHD痰湿阻肺证患者的临床 症状,改善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和心肺功能,疗效明显,安全性好。
2025, 57(11):74-79.
摘要:目的:观察祛瘀生肌方湿敷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 年12 月— 2023年12月舟山市中医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足溃疡难愈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3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瘀生肌方湿敷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比较2组临 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6点行为评分法(BRS-6)、溃疡面积、足背经皮氧分压、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 速度、血流量、溃疡面肉芽组织微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光密度值、血清淀粉样蛋白 A (SAA)、Toll样受体9 (TLR9)、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 水平的变 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67%(42/43),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1.40%(35/43),2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RS-6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溃疡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小,经 皮氧分压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RS-6评分少于对照组,溃疡面积小于对 照组,经皮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 血流量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足背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均大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2组微血管密度、VEGF光密度值均较治疗前提升(P<0.05),观察组微血管密度、VEGF光密度值均 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AA、TLR9、TNF-α、Lp-PLA2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 组SAA、TLR9、TNF-α、Lp-PLA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瘀生肌方湿敷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 足溃疡疗效较好,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和创面修复,改善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缓解 疼痛。
2025, 57(11):80-83.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血液透析方式治疗老年终末期肾病(ESRD)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3月— 2023 年6 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门诊进行血液透析的50 例ESRD 患者,经4 周洗脱期之后依次进行血液透 析(HD)、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 及血液透析滤过(HDF) 各1次,HFHD、HDF、HD各间隔2周。于透 析前后,比较3种透析方式的小分子毒素[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磷(P)] 水平、中大分子毒 素[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3种透析方式透析前的SCr、 BUN、P、β2-MG、Alb、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3种透方式的SCr、BUN、 P、β2-MG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HD、HDF的SCr水平均低于HFHD,HDF的BUN水平均低于HD、 HFHD(P<0.05)。3种透析方式的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透析方式的Alb水平均 较透析前升高(P<0.05);HD 的Alb 水平均低于HFHD、HDF,β2-MG 水平均高于HFHD、HDF,HDF 的 β2-MG水平低于HFH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透析方式的CRP水平与透析前比较,3种透析 方式的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 种血液透析方式治疗老年ESRD均能有效 清除小分子毒素,HFHD 清除β2-MG的效果优于HD,HDF清除β2-MG的效果优于HFHD,且可更明显改善 营养状态。
2025, 57(11):84-88.
摘要:目的:观察滋肾健脾调冲汤联合来曲唑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5月— 2023年5月温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均已行屈螺酮炔雌醇预处理至性激素水平复 常,按数字抽签法分为中药组、西药组、联合组各40例,中药组给予滋肾健脾调冲汤治疗,西药组给予来曲 唑治疗,联合组给予滋肾健脾调冲汤联合来曲唑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优势卵泡最长径、卵巢体积、子宫内 膜厚度的变化,比较3组排卵率、妊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3组优势卵泡最长径、子宫内膜 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卵巢体积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联合组优势卵泡最长径、子宫内膜厚 度均高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 卵巢体积小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联合组排卵率为 85.00% (34/40),高于中药组排卵率57.50% (23/40) 及西药组排卵率65.00% (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联合组妊娠率45.00%(18/40),高于中药组妊娠率17.50%(7/40) 及西药组妊娠率22.50%(9/ 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10/40),高于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5.00%(2/40) 及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 征患者经屈螺酮炔雌醇预处理后采用滋肾健脾调冲汤联合来曲唑治疗,可改善卵巢形态,增加子宫内膜厚度, 促进排卵,提高妊娠率,安全性高。
2025, 57(11):89-94.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间应用大黄芒硝外敷联合微波理疗对剖宫产术后脂肪液化防治作用。方法:选 取2022年12月—2024年2月仙居县人民医院妇产科120例竖切口剖宫产术后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组、观察1组、观察2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即刻给予大黄芒硝外敷,术后24、48 h微波理疗,术后48 h再给 予大黄芒硝外敷;观察1组术后24 h行微波理疗并给予大黄芒硝外敷;观察2组术后24、48 h行微波理疗,术 后48 h给予大黄芒硝外敷。比较3组伤口愈合优良率,比较3组术后1、3、7 d压力性损伤评估量表(PUSH) 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 评分、住院情况、白细胞介素-1β (IL-1β)、高敏C-反应蛋 白(hs-CRP) 的变化。结果:观察2组愈合甲级率为85.00%(34/40),高于对照组的52.50%(21/40) 和观察 1组的57.50% (2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3组PUSH 评分随时间推移而降低, GQOLI-74 评分随时间推移而上升(P<0.05);术后3 d、7 d,观察2 组PUSH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 1 组(P<0.05);术后7 d,观察2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1组(P<0.05)。观察2组竖切口剖宫产 产妇换药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及观察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3组血清IL-1β、hs-CRP水平均低于术后3 d(P<0.05);术后7 d,观察2组血清IL-1β、hs-CRP水平均低于 对照组及观察1组(P<0.05)。结论:术后24、48 h行微波理疗,术后48 h给予大黄芒硝外敷干预有助于剖宫 产术后产妇的切口愈合,减轻炎症,降低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风险。
2025, 57(11):95-99.
摘要:目的:观察通腑泻肺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肺热腑实型中重度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的 临床疗效及对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4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62例中重度AR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2组均进行常规治 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腑泻肺法(大承气汤加减) 治疗, 2组均治疗5天。治疗期间,记录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总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住 院时间及死亡率、不良反应。比较2组治疗前后,呼吸力学指标[氧合指数(OI)、气道峰压(PIP)、呼气末 正压(PEEP)、平均气道压(Pmean)]、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 率(HR)] 和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结果:治疗后,观 察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总辅助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2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呼吸力学指标OI、PIP、PEEP、Pmean均较治疗 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CVP、HR 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 组 MA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MAP、CV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外周血WBC、CRP、PC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 程中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腑泻肺法联合机械通气治疗肺热腑实型中重度儿童ARDS疗效好, 可有效改善氧合状态、降低呼吸机支持参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外周血炎症介质水平,缩短住院时间, 但对外周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
2025, 57(11):100-104.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方联合西药治疗特发性矮小症(ISS) 脾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及对生长激素释 放激素(GHRH) /生长激素(GH)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 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 兰溪市人民医院儿科治疗的98例ISS脾肾两虚证患儿,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各49例。常规组给 予重组人生长激素加赖氨肌醇维B12治疗,综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健脾补肾方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 2组身高、体质量、骨龄、预测身高、中医证候评分及克洛索蛋白(Klotho)、骨碱性磷酸酶(BAP)、GH、 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GHRH。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身高、体 质量、骨龄及预测身高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综合组身高、体质量、预测身高均高于常规组(P< 0.05)。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综合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2组 Klotho、BAP、GH、IGF-1、IGFBP-3、GHRH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综合组Klotho、BAP、GH、IGF-1、 IGFBP-3、GHRH均高于常规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补肾方联合西药治疗ISS脾肾两虚证可改善生长激素的分泌以及骨代谢,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安全性好。
2025, 57(11):105-110.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国内皮内针治疗失眠选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万方医学数据库、中 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以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时间选 择为2004年—2023年,符合纳入条件的皮内针治疗失眠相关文献,并将所涉及的穴位信息输入中医传承辅助 平台软件(V3.0)。通过频次统计、穴位关联规则分析和基于K均值聚类等方法,对皮内针治疗失眠的选穴规 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8篇符合标准的治疗取穴处方。在治疗失眠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5个穴位依次 为神门、皮质下、心、交感及三阴交。得出40组常用穴位组方,以“皮质下,心,内分泌”“皮质下,心, 肾,肝”与“心,肾,内分泌”较为常见;4组核心穴位组方以“皮质下,心,交感,耳穴神门,肾,脾”较 为常见。结论:皮内针治疗失眠主要通过补虚泻实、调理脏腑气血阴阳、调节卫气,使卫气入于阴,达到宁心 安神、阴阳调和的效果。
2025, 57(11):111-116.
摘要:本文基于脊柱-骨盆力学关系和腰臀部相关肌群的力学研究,结合中医学整体观阐述青少年特发性 脊柱腰段侧弯与骨盆、腰臀部相关肌群力量失衡的病变机制,认为脊柱定点锤正复位结合针刺治疗青少年特发 性脊柱腰段侧弯可调整脊柱-骨盆关系,错位腰椎以及腰臀部肌群力学平衡,整体与局部相结合,通过正骨柔 筋、张筋束骨、通脉养筋等综合调治,恢复脊柱正常生理平衡状态。
2025, 57(11):117-122.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的疗效。方法:采取前瞻性对照研究,选取瑞安市 2022年1月—2023年12月中医院骨伤科收治的142例颈肩腰腿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 71例。过程中治疗组剔除2例,对照组剔除2例,最终2组完成试验者各69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治 疗组予以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 后静息状态下疼痛程度[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颈椎功能[颈椎病 临床评价量表(CASCS)]、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欧美肩关节评分量表(C-M) 评分]、腰椎功能[日 本矫形外科学会评估表(JOA) 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 评分]、实验室指标值[C- 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成降率(ESR)] 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20% (65/69),对 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2.61%(57/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 均较治疗前下降,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减少,每次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发作频率少于对照组,每次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2组C-M评分、CASCS评分、JOA评分及FMA(上肢、下肢) 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 高(P<0.05),治疗组上述4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CRP、ESR水平均较治疗前下 降(P<0.05),治疗组血清CRP、ESR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5% (5/ 6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0% (4/69),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针刺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颈肩腰腿痛疗效突出,可减轻静息状态下疼痛程度,减少疼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 间,改善患者颈椎功能、肩关节功能、腰椎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安全性高。
2025, 57(11):123-126.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腰椎管狭窄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 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ULBD) 后 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 UBE-ULBD术后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非甾体抗炎止痛药物及 神经营养药物治疗,电针组给予电针治疗,对照组给予假针刺。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视觉 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 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评分。结果:电针组总 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73.3%(22/30)(P<0.05)。治疗后、1个月后随访,2组VAS评分、ODI 评分均逐渐降低(P<0.05),且电针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治疗后、1个 月后随访,2组JOA评分均逐渐升高(P<0.05),且电针组JOA评分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可改善腰椎管狭窄患者UBE-ULBD术后疼痛、麻木和功能障碍等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疗效持续 时间更长。
杨春,李海林,翁银燕,朱仲华,胡功排,吕善广,尹广超,袁玉霞,常春阳
2025, 57(11):127-132.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内关穴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心肌损伤(SIMI) 患者炎症因子及组 织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120例SIMI血瘀证患者,采用随 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电针足三里、内关穴联合血 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病情改善情况、炎症因子、组织灌注指标、心肌损伤和心肌功能指标及预后情况。 结果:治疗后,2 组中医证候评分、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SOFA) 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 估(APACEⅡ) 评分、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MED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 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水 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 乳酸(LAC)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平均 动脉压(MAP) 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肌钙蛋白I(cTnI)、B型钠尿 肽(BNP) 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 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峰) /二尖瓣口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流速(A峰) 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 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更短,28 d病死率更低(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内关穴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可以减轻SIMI患者的病情,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组织灌注和心肌 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降低死亡风险。
2025, 57(11):133-137.
摘要:目的:观察温和灸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 1月—2024年6月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100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 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上使用温和灸治疗,均治疗1个月。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情况、血清炎症因 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 (47/50),高于对照组72.00% (36/50)(P< 0.05)。治疗后,观察组创面直径缩小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 疗后,2 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 (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 水平较治疗前降 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IL-1β、IL-6、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2周、4周,2组视觉 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逐渐降低(P<0.05);治疗2周、4周,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4/50),低于对照组18.00%(9/50)(P<0.05)。结论:温和灸联合负 压创面治疗技术能有效促进患者创面愈合,改善患者炎症水平,降低患者疼痛,增强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临床 疗效。
2025, 57(11):138-140.
摘要:总结基于疏利少阳理论针刺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经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病位在少阳胆, 少阳枢机经气不利,而致颞下颌关节运动不利或疼痛。基于疏利少阳的理论和组穴经验,配合“灵龟八法”择 取足临泣开穴时间,将辨时与辨证相统一,为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提供新思路。
2025, 57(11):141-144.
摘要: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与颈椎经筋力学平衡失调、结构失稳密切相关,治疗以解结为原则,解除 横络对于经脉的卡压,疏通气血,恢复经筋的正常功能。金氏缠针法由金文华先生创立,具有操作简便、手法 刺激轻而针感强烈的特点,可以松筋解结,治疗经筋病。本文通过经筋理论、金氏缠针法、神经根型颈椎病三 者的相关性理论分析,介绍经筋理论对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指导作用以及运用金氏缠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 椎病的临床经验,并列举验案佐证。
2025, 57(11):145-149.
摘要:目的:观察太极八卦揉腹联合畲药食凉茶精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F) 合并便秘患 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4年5月于丽水市中医院就诊的210例CHF伴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 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太极八卦揉腹组、联合治疗组,每组70例。常规治疗组参考指南进行 药物治疗,太极八卦揉腹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接受太极八卦揉腹疗法,联合治疗组在太极八卦揉腹组基础上 加畲药食凉茶精油进行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比较3组治疗前后便秘临床评分量表(CCS) 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AC-QOL) 评分、首次排便时间,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 固(TC) 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和太极八卦揉腹组,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治疗后,3组CCS评分、PAC-QO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CCS评分、 PAC-QOL 评分低于常规治疗组和太极八卦揉腹组(P<0.05)。治疗后,3 组TC、LDL-C 水平较治疗前降 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TC、LDL-C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和太极八卦揉腹组(P<0.05)。结论:太极八 卦揉腹法联合畲药食凉茶精油可改善CHF伴便秘患者的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血脂水平。
2025, 57(11):150-154.
摘要:本文聚焦于艾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SOP) 的潜在优势,以OPG-RANKL-RANK信号系统为 理论切入点,探讨其调节骨代谢平衡的作用机制。针对SOP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临床现状,以及中医学“肾 主骨”理论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机制的关联,旨在系统分析艾灸通过调控OPG-RANKL-RANK信号通路改善骨 代谢失衡的可行性路径。文章首先阐述OPG-RANKL-RANK信号系统在骨形成与骨代谢中的核心调控作用, 继而结合SOP的病理特征,分析该信号通路失衡与“肾阴肾阳失调”传统病机的内在关联。进一步通过艾灸温 经通络、调节内分泌等功能,论证其对OPG/RANKL比值、破骨细胞活性及骨密度的潜在干预效应,并总结艾 灸疗法在安全性、镇痛效果和代谢调节方面的临床应用优势。全文为中西医结合防治SOP提供了理论参考,同 时提出未来需深化艾灸操作参数标准化研究的方向。
2025, 57(11):155-160.
摘要:目的:观察百会压灸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 2023年10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90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 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生活指导,对照组给予缬沙坦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百会压灸治 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微量白蛋白、尿β2-微 球蛋白(β2-MG) 水平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评分、匹兹堡睡眠 质量指数(PSQI) 评分、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治疗后,2组尿NAG、尿微量白蛋 白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尿NA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尿微量白水平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尿β2-MG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尿β2-MG水平与治疗前比 较,2组尿β2-M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 治疗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时间、催眠药 物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主观睡眠质量、催 眠药物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睡眠时间评分以及总分与治疗前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日间功能障碍评分与对照组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SBP、DBP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SB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 统计学意义(P<0.05);2组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百会压灸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 压早期肾损害可改善肾功能损伤,降低血压,减轻焦虑症状,提升睡眠质量。
2025, 57(11):161-165.
摘要:通过整理归纳十余年来丘墟穴临床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该穴广泛用于治疗脑卒中后足踝运动功 能障碍、偏头痛、踝关节损伤等疾病,具有疏利肝胆、调和气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其中,丘墟在治 疗脑卒中后足踝功能障碍、踝关节损伤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常单穴使用或透刺使用。而在治疗其他疾病时, 多结合本经或他经穴位共同使用。同时总结分析出丘墟穴在现代研究中的不足,以期更好地启迪临床、指导 科研。
金如茜,陶冶,韩煦,封雨璐,马雨晴,周鹏蕾,李秋爽,汤紫晶,吴迪炯,叶宝东,邓姝,刘姗
2025, 57(11):166-170.
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周郁鸿教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用药规律。收集2018年3月19日— 2023年2月15日期间,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郁鸿教授专家门诊就诊的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 料,建立处方数据库。对药物进行频次统计,四气五味归经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对核心药物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共纳入125例患者,524首处方,涉及中药220味,药物总频次9 361次。其中出现频次高于100次的有 25味中药,频次前5味依次是茯苓、白术、党参、陈皮、柴胡。治疗药物多为甘味,药性以平性为主,多归于 脾、肺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党参-茯苓为置信度最高的药对组合,党参-白术-茯苓为置信度最高的三项药物 组合。聚类分析得到四个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为四君子汤、鳖甲煎丸、玉屏风汤加减。结论:周郁鸿教授擅用 健脾药、化痰药、理气药、活血药治疗恶性淋巴瘤,常用党参、白术、茯苓药物组合健脾益气,重视扶正祛 邪、标本兼治,灵活化裁经典古方。
2025, 57(11):171-174.
摘要:目的:观察耳部全息铜砭刮痧联合药罐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 7月—2024年3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治疗的80例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等治疗,观 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耳部全息铜砭刮痧联合药罐治疗,药罐处方为通窍活血汤加减。每3天1次,共10次 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比较2组听阈值和耳鸣、耳闷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 果:治疗后,2组听阈值和耳鸣、耳闷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听阈值和耳鸣、耳闷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72.5% (29/40),高于对照组50.0% (20/40)(P<0.05)。 结论:耳部全息铜砭刮痧联合药罐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聋可有效改善患者耳鸣、耳闷症状,降低听阈值,有 利于恢复听力。
2025, 57(11):175-180.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情志干预联合揿针疗法对食管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影响。 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6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0例食管癌化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 组及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中医情志干预联合揿针疗法。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 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程度疗效,比较2组干预前后中医症状评分、中文版Piper疲乏修订自评量表(RPFS) 评分 及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 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程度疗效总有效率为 96.36%(53/55),高于对照组83.64%(4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 效率为81.82% (45/55),对照组为61.82% (34/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 中医症状主症、次症及总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主症、次症及总评分均低于对照 组(P<0.05)。干预后,2组行为及严重程度、情感、感觉、认知功能及情绪状态RPFS评分均较干预前下 降(P<0.05),观察组RPFS上述4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ESCA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 提升(P<0.05),观察组ESCA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情志干预联合揿针疗法对食管 癌化疗患者疗效较好,能降低癌因性疲乏及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2025, 57(11):181-186.
摘要:目的:观察乳房热敷包联合穴位按摩对产妇产后早期乳房胀痛的预防效果,分析其影响因素。方 法:选取2023年3月—2024年3月杭州市中医院产科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乳房热敷包联合穴位按摩干预,对照组给予穴位按摩干预。比较2组乳房 胀痛发生率、母乳喂养率、乳房胀痛程度、乳房硬度。将观察组产妇根据产后5 d内乳房胀痛发生情况分为胀 痛亚组及非胀痛亚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产后5 d内,观察 组乳房胀痛发生率为17.00%(17/100),低于对照组乳房胀痛发生率29.00%(29/100),2组乳房胀痛发生率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3 d,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乳房硬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产 后5 d,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2组乳房硬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 组产后泌乳开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5 d,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 妇根据产后5 d内乳房胀痛发生情况分组为胀痛亚组17例及非胀痛亚组83例,2组孕前体质量指数、年龄、孕 次、抑郁情绪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次、受教育程度、分娩方式、睡眠质量、焦虑情 绪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方式、睡眠质量、焦虑情绪是乳房热 敷包联合穴位按摩对产妇产后早期乳房胀痛预防效果不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房热敷包联合 穴位按摩对产妇产后早期乳房胀痛的预防效果较好,有效减轻乳房胀痛程度、乳房硬度,促进产后尽早开启泌 乳,保证母乳喂养率,其预防效果受分娩方式、睡眠质量、焦虑情绪影响。
2025, 57(11):187-191.
摘要:目的:观察银黄洗剂持续灌注联合间歇性负压引流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LU) 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6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VLU患者,按随机数字 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健康宣教、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 液联合间歇性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试验组给予银黄洗剂持续灌注联合间歇负压引流技术治疗,2组均治疗1周。 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引 流管堵塞情况、创面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22% (35/36), 高于对照组 83.33% (30/36)(P<0.05)。治疗1 周后,2 组创面渗液、创面色泽、疼痛、肿胀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0.05),试验组上述4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IL-6、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 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肉芽覆盖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创面面积小于对照 组(P<0.05)。2组引流管堵塞率、细菌培养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银黄洗剂持续灌注联合间歇性负压引流技术治疗VLU的疗效好,可有效缓解症状,减轻创面炎症反应, 改善创面微环境,促进肉芽覆盖,且安全性好。
2025, 57(11):192-197.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骨质疏松症常同时出现,其共病机制越来越受到关注。肠道菌群在慢性阻塞 性肺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可通过“肠-肺轴”和“肠-骨轴”影响疾病进展。中医健 脾祛湿法可有效调节肠道菌群,从而通过上述机制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的症状。本文探讨肠道 菌群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中的潜在作用以及中医从“脾”治疗的可行性,将肠道菌群与中医 “脾”相结合,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和方法。
2025, 57(11):198-202.
摘要:颈性眩晕属于中医眩晕范畴。筋骨理论强调筋骨相互影响并长期处于动态平衡中,“筋出槽,骨错 缝”的筋骨失衡状态是颈性眩晕的重要发病机理。本文从筋骨理论出发,阐述了运用推拿正骨、运动导引、针 灸、中药等中医疗法纠正筋骨失衡、恢复颈椎“骨正筋柔”生理状态的机制,深化中医治疗颈性眩晕的认识。
2025, 57(11):203-206.
摘要:不明原因发热(FUO) 诊断难度系数高,由于发病病因不明,多种治疗方式都难以奏效。本文提 出了一种现代医学诊断技术和中医“症状群落”辨证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医者将FUO患者的相关症状归纳为 “症状群落”,再根据“病机—症状”的群落组合对其进行综合研究,最终将其纳入此症状所属的中医证候并以 此进行辨证论治,以改善FUO的临床诊治现状,并及时补充相应的中医药疗法参与诊疗过程。既能够有效规 避FUO潜在病的风险,及时干预FUO疾病谱症状,降低FUO的延误率,也可改善药物滥用导致的不良预后。
2025, 57(11):207-212.
摘要:目的:系统梳理颈性眩晕(CV) 中西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整合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对该病的病理 机制认识,为优化诊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近十年国内外相关文献,采用文献综述法,聚焦CV的 现代医学发病学说及中医病因病机,系统归纳中西医治疗手段的作用机制与临床疗效,结合循证证据评估不同 疗法的优势与不足。结果:现代医学研究揭示CV发病与椎动脉压迫、交感神经激活及颈椎本体感觉异常密切 相关,中医则从风、痰、瘀、虚角度阐释其病机。西医药物治疗短期疗效显著,但远期效果受限;中医综合疗 法通过调节筋骨平衡、改善气血运行,在缓解症状及降低复发率方面具有优势,联合应用可提升总有效率。手 术治疗虽对CV患者眩晕症状疗效显著,但需严格把控适应证。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间接提升 疗效。结论:CV病因复杂,需结合中西医理论多维度解析其病理机制。中西医协同可弥补单一疗法的局限性。 未来需建立基于量化指标的诊断标准,深化多学科交叉研究,推动个体化精准诊疗体系的构建,为临床实践提 供更高效安全的方案。
2025, 57(11):213-219.
摘要: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浙江省名中医林上助教授所创健脾和胃汤治疗慢性萎 缩性胃炎(CAG) 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出健脾和胃 汤(甘草、白花蛇舌草、茯苓、佛手、丹参、半夏、白术、陈皮、香附、党参) 的有效化学成分及其对应的药 物靶点,从Genecards数据库和DisGeNET数据库中收集CAG关联靶点。通过绘制韦恩图,确定药物与疾病之 间的交集靶点,用Cytoscape 3.10.1软件进行可视化,筛选出基于度数(Degree) 值的核心成分。在DAVID数 据库中,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PPI) 网络,筛选出基于中心性(DC) 的核心靶点。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 本体(GO) 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 通路富集分析。再用AutoDock Tools 1.5.6和PyMoL 2.4.0 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获取229个有效活性成分靶点,1 097个药物靶点,1 017个CAG疾病靶点,以及 203个交集靶点。其中异鼠李素、豆甾醇、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被确定为核心成分,主要通过丝氨酸/苏 氨酸激酶1(AKT1)、非受体酪氨酸激酶(SRC)、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肿瘤坏死因子(TNF) 等关键靶点发挥治疗CAG作用。KEGG富集分析揭示了181条信号通路,主要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 蛋白激酶(PI3K-AKT) 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 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对接显示活性成分豆甾醇与关 键靶点SRC具有较好对接活性。结论:健脾和胃汤可能通过异鼠李素、豆甾醇、槲皮素等成分,AKT1、SRC、 STAT3等靶点,PI3K-AKT、MAPK等通路参与CAG的治疗过程。
2025, 57(11):220-228.
摘要:目的:探讨芪丹方改善2型糖尿病(T2DM) 大鼠胰岛素抵抗(IR) 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丹方低剂量组(芪低组)、芪丹方高剂量组(芪高组)、抑制剂组 和阳性对照组6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通过高糖高脂饲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 构建T2D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芪低组、芪高组分别给予芪丹方药液5.58 g(/ kg·d)、11.16 g(/ kg·d) 灌胃,阳 性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药液0.16 g/(kg·d) 灌胃,抑制剂组给予芪丹方药液11.16 g(/ kg·d)灌胃,并予腹 腔注射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溶液1 mg(/ kg·d)。比较各组大鼠干预前后空腹血糖(FBG),比较各 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空腹胰岛素(FINS) 水平,计算其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PI3K、蛋白激酶 B(AKT)、叉头框蛋白-O1(FoxO1)、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PEPCK)的mRNA含量。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组织 中PI3K、磷酸化PI3K(p-PI3K)、AKT、磷酸化AKT(p-AKT)、FoxO1、磷酸化FoxO1(p-FoxO1) 及PEPCK蛋 白表达。结果:干预前,各药物干预组和模型组FBG高于正常组(P<0.05)。干预后,模型组FBG高于正常 组(P<0.05);芪高组、阳性对照组FBG 低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C、TG 和 LDL-C水平均升高(P<0.05),而HDL-C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低组、芪高组、抑制剂组 和阳性对照组TC、TG、LDL-C水平均下降(P<0.05),HDL-C水平均上升(P<0.05);与芪低组比较,芪高 组、阳性对照组TC、TG、LDL-C水平均下降(P<0.05),HDL-C水平上升(P<0.05);与抑制剂组比较,芪 高组、阳性对照组TC、TG、LDL-C水平均下降(P<0.05),HDL-C水平上升(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 型组大鼠HOMA-IR 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低组、芪高组及阳性对照组HOMA-IR 水平降 低(P<0.05)。与芪低组比较,芪高组、阳性对照组HOMA-IR水平降低(P<0.05);与抑制剂组比较,芪高 组、阳性对照组HOMA-IR 水平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I3K、AKT mRNA 表达下调(P< 0.05),FoxO1、PEPCK mRNA 表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芪低组、芪高组、阳性对照组PI3K、 AKT mRNA 表达上调(P<0.05),FoxO1、PEPCK mRNA 表达下调(P<0.05)。与芪低组比较,抑制剂组 PI3K、AKT mRNA 表达下调(P<0.05),FoxO1、PEPCK mRNA 表达上调(P<0.05)。与抑制剂组比较,芪 低、芪高、阳性对照组的PI3K、AKT mRNA表达均上调,FoxO1、PEPCKmRNA表达均下调(P<0.05)。与正 常组比较,模型组p-PI3K、p-AKT、p-FoxO1蛋白表达下降(P<0.05),PEPCK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 模型组比较,芪低组、芪高组、阳性对照组PI3K、p-PI3K、p-AKT、p-FoxO1蛋白表达升高(P<0.05),而 PEPCK 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芪低组比较,芪高组PI3K、AKT、p-FoxO1 蛋白表达升高(P<0.05), PEPCK 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抑制剂组比较,芪高组PI3K、p-PI3K、p-AKT、p-FoxO1 蛋白表达升 高(P<0.05),PEPCK 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芪高组p-PI3K、p-AKT 蛋白表达降 低(P<0.05)。结论:芪丹方不仅可以降低T2DM大鼠的FBG,下调TC、TG、LDL-C水平,上调HDL-C水平, 还能有效降低HOMA-IR值,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激活PI3K/AKT/FoxO1信号传导通路相关。
2025, 57(11):229-232.
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常致患者视瞻昏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金梅教授基于南方土气不足,岭南地区气候湿热,易致中焦不运的特点,认为DR的发病中心脏腑在于脾胃, “虚、瘀、痰”为其发病因素。非增殖期以健脾化痰和胃为主,增殖期以调畅中焦气机、凉血止血、活血利水 为法,灵活化裁方药,使气机畅达,目络通,为DR的中医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您是本站第 4754718 访问者
通信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公楼
邮编:510006
电话: E-mail:139002863@gzucm.edu.cn;
新中医 ® 2025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9877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