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护场理论的沿革与发展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R269

基金项目:

北京中医药大学创新团队项目资助(编号:2011-CXTD-25);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护场的有无对外科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有护场说明正气充足,疾病易愈;无护场说明正气不足,预后较差。中医学的护场包括中药内托法,补益正气给邪以出路;箍围法,其作用是"箍集围聚、收束疮毒";药捻疗法,促进深部邪气排出,护场早日形成。在现代中医外科学临床中,护场理论理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延伸,在疔疮走黄、难治性溃疡、糖尿病足、褥疮,恶性肿瘤等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发掘。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朱晓丹,安超,李泉旺,胡凯文.中医外科学护场理论的沿革与发展[J].新中医,2014,46(2):7-10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18-05-09
  • 出版日期: